賈春婷+胡子淵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促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深化與東盟的開放合作,積極探索跨境金融改革創新,推動沿邊地區和民族地區經濟金融和諧發展,2013年11月21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該方案旨在大力推動滇桂兩省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促進沿邊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促進人民幣周邊區域化,全面提升兩省區對外開放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為我國深入推進金融改革開放提供經驗借鑒,推動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沿邊大開放實現新的突破發展。此方案的實施,將全面提升云南和廣西對外開放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推動沿邊大開放實現新突破,加速云南省和廣西自治區經濟的國際化進程。
一、云南沿邊金融發展的現狀
1.跨境人民幣任務取得新進展。為支持西雙版納州等地沿邊開放發展,不斷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各州政府和各地銀行積極鼓勵和支持邊境口岸地區金融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范圍和渠道。其中西雙版納州在全州進出口總體下滑,經濟下行的趨勢下,穩步推進金融機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大幅增長。①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進一步體現,跨境貿易人民幣轉賬結算量穩步增長。截止2015年11月末,通過銀行劃轉的人民幣結算量為7.06億元,同比增長38.7%。②境外主體參與意識進一步增強。截止2015年11月末,境外企業和個人在境內銀行開立人民幣NRA賬戶(境外機構境內外匯賬戶)、人民幣邊貿結算專用賬戶共計80戶,累計清算人民幣資金5.84億元,同比增長30.36%。③個人經常項目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持續穩步增長。截止2015年11月末,轄區發生個人經常項目跨境人民幣業務74筆,金額合計人民幣107.57萬元。
2.涉外金融服務取得新進展。農業銀行開展人民幣與越南盾兌換,多家銀行開展了泰銖兌換。云南外管局批辦貨幣兌換特許公司6家,開展緬幣等20個國家的貨幣兌換。同時,面向外籍留學生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活動和銀行卡發放任務,積極滿足外籍留學生的金融服務需求。2015年6月30日,勐臘支行與勐臘縣職業技術中學、富滇銀行勐臘支行聯合組織舉辦了“金融服務進校園-為老撾籍留學生辦理銀行卡首發儀式”,為56名老撾籍留學生發放富滇銀行泛亞卡56張,這是延邊金融改革試驗區西雙版納州銀行業金融機構首次向老撾籍留學生辦理金融IC卡,有效解決了老撾留學生在云南勐臘留學期間存取款、轉賬、跨境匯款、貨幣兌換、跨境結算等安全、高校日常金融服務需求。
3.跨境人民幣反假宣傳活動取得突破。云南沿邊金融改革試驗各省、州、縣三級人行聯動,分別于2015年8月15日、8月30 日在中緬邊境打洛口岸和中老邊境磨憨口岸開展了跨境人民幣反假宣傳活動,開創了全省人民幣反假宣傳新模式。此次活動昆明中國銀行支行、西雙版納中國銀行支行和勐臘、勐海亮線中國銀行支行三級聯動,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有關部門鼎力支持。中緬活動特點是“325”即三級行聯動,統一指揮;活動分境內和境外兩部分;具體五項活動,境內兩項,啟動儀式和調研座談會,境外三項,即反假培訓、殘損幣兌換和調研座談會。中老活動特點“324”,即三級聯動,統一指揮;活動分境內和境外兩部分;具體四項活動,境內三項,啟動儀式、殘損幣兌換和調研座談會,境外一項即對磨丁的財務人員開展反假人民幣培訓。此后,邊境地區的反假活動將逐步進入常態化。
二、云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地方金融管理體制不完善。地方金融管理的職責邊界模糊。對于一些邊境地區如瑞麗德宏等地區,大量的地下錢莊普遍存在,幾乎壟斷邊境金融。地下錢莊的存在,模糊了地方金融管理的職責邊界。云南省各州縣缺乏有力的信貸擔保機制,大部分縣級地區沒有貸款擔保機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不健全。加之監督鏈條過長及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嚴重制約了金融監管的有效性。目前各地大量存在的投資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股權投資基金等,其經營實質上就是金融業務,但高度集中的監管體制往往對其疏于監管。
2.地方邊境口岸外匯交易不平衡且復雜。云南沿邊部分地區口岸貿易結算工作跟不上日益增長的口岸貿易量,導致出現大批經營貨幣兌換的個人,俗稱“背包客”,這一群體是邊境口岸外匯市場上主要的外匯供給者,除經營貨幣兌換以外,“背包客”還經營資金的短期放貸,放貸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個月,放貸利率3%-5%的月利率,這就吸引了大批貨幣需求者,導致了銀行的交易規模和交易量小,但自由市場上的交易量大而不平衡狀態。邊境口岸在對私的個人結售匯業務方面,根據外匯管理局規定,辦理此項業務需在外匯管理局系統中進行報備,且每位居民每日兌換的交易量不得超過5000(不含)美元,一年不得超過50000(不含)美元,超過限額的需要出示相關部門發放的攜帶證,這樣的交易量根本無法滿足云南邊境地區各口岸的貿易市場的發展。
3.缺乏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跨境合作。云南省沿邊地區缺乏與東南亞國家征信交流與合作機制,沿邊地區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貿易的支付清算方式比較單一,沿邊地區銀行業融資機構為各國企業公司提供跨境支付服務時存在諸多管制,費用較高。跨境金融信息服務不完善,云南沿邊地區存在交易幣種和市場不匹配的情況。同時,存在外商投資企業在云南沿邊地區注冊登記程序復雜等問題。
4.缺乏高層次金融人才方面。東南亞外資企業來云南沿邊投資建廠特別是高新企業必須要大量的人才來支撐,但是云南沿邊大部分地區高校只有中專和大專,本科以上人才很少,不能培養出高層管理人員,導致金融人才和科技加工型人才比較缺乏。在云南沿邊金融改革過程中,需要大批金融領域的專業人才,但是由于云南本身發展比較緩慢,加之大部分金融改革試點地區都位于與邊境接壤之處,大部分金融人才考慮到交通、薪資待遇、城市發展程度等問題不愿意前往金融改革試點地區工作。
三、云南沿邊金融改革路徑選擇
1.完善金融管理體制。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合作。支持云南沿邊金融改革試行地方與老撾、緬甸、泰國等周邊國家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合作,建立跨境資金流動統計監測和匯率、債務和償債能力等預警機制。雙方加強對跨境非法集資、洗錢、制販假幣、恐怖融資等犯罪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努力推動區域金融監管協作和信息共享,加強市場準入、審慎監管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等方面協調和配合,共同維護和營造區域金融發展的穩定環境。完善人員管理及配置。加強云南沿邊金融試點地區金融辦管理人員的管理,積極組織金融辦人員參加金融管理業務培訓,對于金融辦人員知法犯法,嚴重違反金融管理條例的應給予嚴重處罰,并公示以起到警戒作用。優化金融發展環境。推動州、縣市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建立長期交流合作服務平臺。
2.規范口岸外匯市場管理。加強規范金融市場管理。有效控制民間私自兌換蔓延,對于違規、違法的行為給予取締,穩定和平衡金融市場,使其正規化,合法化。
支持人民幣與周邊國家貨幣兌換。目前,在境外結算的貨幣主要以美元為主,人民幣所占的結算地位不高。但在云南沿邊金融改革地區與中國貿易往來最多的老撾和泰國的兩個國家中,貿易主體大部分為中國居民,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被用作結算貨幣的潛在空間很大,只是因相關政策的限制,難以形成靈活的個人和企業交易結算需求,這需要適當的放寬一些政策來刺激外匯交易。爭取在云南沿邊金融改革試驗區建立貨幣交易平臺,支持人民幣與老撾基普、泰國泰銖、越南盾等周邊國家貨幣兌換,推動由柜臺現鈔向銀行間區域市場開展交易。
3.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跨境合作。建立跨境金融信息服務共享平臺。依托云南省延邊金融改革試行區各金融機構的信息基礎數據庫,探索與老撾、緬甸、泰國等周邊國家地方政府建立征信交流與合作機制,加強跨境支付清算系統、跨境零售支付平臺的合作。建立跨境金融信息服務基地。加快金融IC卡受理環境建設,支持非現金支付工具在境外延邊地區使用,發行跨境專用非現金支付工具(金融IC卡、專用IC卡)。推動會聯網跨境支付機構的建設,支持建立面向老撾、緬甸、泰國等周邊國家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展跨境外匯收支業務服務,積極為人民幣跨境業務創造條件。
4.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將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到云南沿邊金融改革各試行區人才建設規劃中,并給予支持。制定人才規劃。制定金融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制定有效、合理的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制定靈活的人才引進政策與培養方案,構建金融人才發展的長效機制;同時要加快人才引進,重點引進金融行業高端人才。完善金融人才激勵機制,對于戶口不屬于云南省的一些金融人才要制定一些有利政策來吸引人才,對于交通、住房等福利問題應給予一定的優厚待遇,開辟金融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廣泛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到云南沿邊金融改革試行區發展。采取內陪外引等方式,加強云南沿邊金融改革試行區的各級政府工作干部配置和培訓,同時還應提高云南延邊金融改革試行區各級領導干部引領金融改革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設一支適應云南沿邊金融改革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