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廣西桂林臨桂區歷史上人才輩出,自唐代以來共出了5名狀元、2名榜眼、291名進士。李宗仁就誕生在這塊寶地上。
李宗仁故居位于臨桂區兩江鎮,坐落在氣勢雄偉的馬鞍山下,由兩江鎮往西走約4公里,有個李姓人家聚居的村子,村名十分特別,頭一個字“”由“木+田+木”組成,讀音同“浪”即“浪頭村”。村口那座堡壘式大宅院就是李宗仁故居。
從“安樂第”到“三進客廳”
李宗仁祖上耕讀傳家,過著優裕的生活。但由于太平軍攻打桂林,鄉間盜賊蜂起,李家老宅被焚毀,李宗仁曾祖又遭綁票勒索贖金,李家由此中落。
1907年,李宗仁祖父李如璽傾其所有在廢墟上重建起“一堂兩廂房”的小宅院。之所以沒有搬遷重建,是因為李家老宅選址頗有講究,宅院背倚著一高一低兩座峻峭的石峰,遠遠望去形如行空天馬,當地人稱之為“天馬山”。李如璽為宅院起名“安樂第”,意思是希望子孫后代從此“安居樂業”,不再受亂世紛擾。
1921年,李宗仁與舊桂系決裂,將所部改稱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軍”,自任司令。消息傳回老家,李家上下一片興奮,開始著手在“安樂第”旁建造“將軍第”。此后,“將軍第”成了李家成員的起居室,“安樂第”則不再居住,讓給傭人們做“安樂窩”。
隨著時事變遷,李家又著手建造“學館”。“學館”共10間大房,占地面積相當于“安樂第”“將軍第”之和,這樣的構建,充分體現了這個耕讀世家對教育的重視。
李宗仁故居外景
隨著李宗仁成為“新桂系首領”,李家宅院日漸熱鬧,往來拜訪、謁見的官員絡繹不絕。為接待方便,李家于1926年開始建造“三進客廳”。建筑面積達2120平方米的“客廳”,按桂北傳統民居客廳形制,三進平行排列,五開間大構架。
三次擴建與改造,加之住宅設計非常考究。這個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大府終究是落成了。
鄉間老宅故事多
李宗仁一生有三位夫人,其中原配夫人李秀文和最有名的二夫人郭德潔,都與臨桂故居有過交集。
原配夫人李秀文也是浪頭村人,與李宗仁同年,原名李四妹。她5歲那年得了一場大病,請了附近一位專醫小兒的醫生來看病,這位醫生就是李宗仁的祖父李如璽。但是吃過醫生的藥后,開始沒有起作用,家人都以為她不行了,開始預備后事。沒想到,一天一夜后她反而好了。因為此事,兩家開始有了難解的緣分。
李四妹直到19歲都沒有嫁人,家里人著急,她便自做主張從眾多說媒者中隨意選擇了一家,就是李宗仁。李四妹不識字,婚后,李宗仁便教她認字,并給妻子取名為李秀文。
李宗仁結婚時已在廣西陸軍小學讀書,婚事是假期回來辦的,婚后開學便又離家。以后每逢休息日,他總是要回家看看。在故居的恩愛生活持續了幾年后,因為李宗仁戎馬生涯,便漸漸淡了。
1922年至1925年期間,李宗仁將他的定桂軍司令部從玉林遷到桂平縣城。當時潯州水上警察廳廳長郭鳳崗是桂平人,又是李宗仁在桂林陸軍小學時的同學,兩人在校學習時關系頗好。故友新誼,郭鳳崗見李宗仁無意接夫人李秀文來桂平,便起心幫李宗仁在桂平物色一位女子。在郭鳳崗的精心策劃下,李宗仁在一次到桂平城廂高等小學作“長官訓話”時,得與當時該校的校花郭月仙接觸,見郭月仙彬彬有禮且長得楚楚動人,遂產生了愛慕之心。
然而,李宗仁并不知道郭家已將郭月仙許以本縣楊家青年楊曉世,且收了楊家的聘禮。待郭鳳崗與郭月仙的父親郭六說明李宗仁有意郭月仙時,郭六夫婦都樂意攀此高枝。為安慰楊家,李宗仁同意加倍給楊家退禮。楊家本是望族,但當時李宗仁是堂堂定桂軍總司令,對此也無可奈何。1925年秋天,李宗仁經過數年的浴血奮戰統一了廣西,立即與郭月仙結婚。婚后,李宗仁覺得“月仙”這個名字有些俗氣,將月仙改名為郭德潔。英雄配佳人,郭德潔與李宗仁結合,相知相伴42年。
蔣介石到訪
抗戰爆發后,在著名的臺兒莊戰役中,李宗仁指揮被視為“雜牌”的國民黨軍隊對抗日本的“鐵軍”——板垣、磯谷師團,取得了抗戰以來一次重大勝利。捷報傳出,舉國歡騰。此后,李宗仁又率軍轉戰豫西南、鄂西北等地。
1940年12月4日,為部署抗日戰事來到桂林的蔣介石和宋美齡專程來到浪頭村看望李母劉肅端,并為其祝壽。那天,天氣寒冷,宋美齡雖然已經是第二次探望劉太夫人了,但還是與初次來李家的蔣介石一樣興致很高。他們在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的陪同下,在鄉間路上顛簸一個多小時才到達李府。此時,李宗仁坐鎮鄂西北老河口前線,特地安排夫人郭德潔和長兄李宗唐、小弟李宗藩同劉太夫人和李宗仁的叔叔李春華等家人,在大門外恭候。蔣介石夫婦在白崇禧的介紹下,與劉太夫人、李春華、李宗唐等人一一躬身握手。
進入李府,主人與白崇禧首先陪著蔣介石夫婦瀏覽每一個院落,還到李府后院觀賞了特有的天然分水池。參觀完畢,蔣介石夫婦被引入李府中心的“將軍第”第二進廳堂就坐。這里是劉太夫人及其家人生活起居的院落,也是李府家事活動中心。這時,蔣介石夫婦向劉太夫人問安,祝賀她75歲壽辰。宋美齡向老夫人獻上景德鎮瓷器等見面禮。劉太夫人就坐在堂屋中央的藤椅上,大家分左右圍坐。坐定之后,蔣介石面對劉太夫人,著實嘉勉了在抗日前線指揮有功的李宗仁,宋美齡表彰老夫人為了抗日救亡,做到了“不要錢,不怕死,不擺架子”,是中國婦女抗日救亡的榜樣。
劉太夫人雖年歲已高,農家主婦出身,但憑著從《抗戰問答》一書里背下來的知識,如“節衣縮食,捐獻財物”“踴躍當兵,努力生產,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等內容,從容應答。旁聽的人過后悄悄議論道:“李母沒有給兒子丟臉!”原來,抗日戰爭前夕,李宗仁即響應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在廣西城鄉和學校普及《抗戰問答》,為的是喚起民眾覺悟。其問答云:“誰是我們的敵人?”答:“日本帝國主義者。”問:“怎樣才能抗戰到底?”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問:“怎樣出錢?”答:“節衣縮食,捐獻財物。”問:“怎樣出力?”答:“踴躍當兵,努力生產,建設廣西,復興中國”……
臨行前,蔣介石夫婦在李宗仁故居大門前與李家人合影留念。蔣介石此次探望李母雖未見報載,卻留下了數張合影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