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學生帶來許多學習便利的同時,也可能會給學生造成一些傷害。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因此不能理性地面對網絡中良莠不齊的信息的誘惑,特別是難以擺脫網絡游戲的吸引,容易沉迷其中,不僅影響自身正常地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而且還給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相關部門應加強執法監管的力度,家長應創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學校應向學生提供優質的網絡平臺,使其在安全的網絡環境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網癮;形成原因及對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 網絡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在為我們帶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兒童網絡成癮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兒童是一個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對較弱的群體,過分沉迷網絡會影響自身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不利于兒童的成長。因此,加強對兒童的網癮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形成原因
1.社會環境的影響
現代城市到處都是成人的活動場所,孩子們離開校園后的活動空間非常有限,原本活潑好動的天性無法得以釋放,網吧就成了一些孩子宣泄情緒的最理想場所。
現在的網吧密布大街小巷,不但向未成年人開放,甚至為吸引未成年人上網而為其提供種種“方便”。有關執法部門的監管不夠到位,加之一些網吧的老板唯利是圖,使得許多兒童成為網吧的常客。玩網絡游戲和聊天成了他們最佳的休閑方式,他們沉迷于虛擬世界,從中尋找樂趣,自制力差的孩子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很容易患上網癮。另外,一些經銷商只看重個人的經濟利益,致使大量內容不健康的光碟和網絡游戲流入市場,對青少年造成很大危害。
2.家庭教育的缺失
(1)暴力家庭。打罵孩子是一些父母的一貫做法。由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孩子稍有不足就會遭到父母的責罵甚至拳腳。在這樣過分嚴厲的家庭里孩子得不到認可和關愛,極易形成叛逆心理,對周圍的人和事物也很容易產生不滿或仇恨心理,而在網絡世界中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進行發泄,久而久之網絡就成了他們可以依靠的“幸福的港灣”。
(2)單親家庭。父母離異或失去親人,受害者往往是孩子。他們在遭到沉重打擊的同時也失去了正常的父愛或母愛。家庭的不幸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于是將自己封閉起來,通過網上交友、聊天或玩游戲填補情感上的空白,視上網為唯一的精神寄托。
(3)過分溺愛。現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將孩子視為“掌中寶”,過分溺愛,導致孩子缺乏愛心,對人冷漠,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極難與周圍的人相處,慢慢地對周圍的世界產生厭惡感。一旦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折,他們就會選擇逃避,在網絡中尋找可依靠的群體,因此容易迷戀于網絡的互動生活。另外,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計而忽略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雖然給與孩子一些物質補償,但難以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常常利用網絡發泄情緒。
(4)缺少親情。父母迫于生活壓力,為了維持生計常年外出打工,無遐顧及孩子,把孩子交由年老體弱的祖父母管護。祖輩的年齡偏大和文化素養偏低,導致對孩子的監護不到位,一些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每天游蕩于社會,養成了散漫、我行我素的性格。另外,農村學生大量涌入城市,他們大多居住在“接送站”,每家“接送站”的人都很多,“接送站”的阿姨根本管理不過來,再加上群居生活容易使孩子養成很多壞習慣。由于父母給的零花錢較多,都市的生活又誘惑著這些沒見過世面、自制力差的孩子,于是他們想方設法地把錢花出去,網吧就成了他們最好的消費場所,成了他們的“世外桃源”。
(5)家長素質低。家長良好的綜合素質是孩子良好人格和正確人生觀形成的重要因素。然而一些家長迷戀網絡,無暇顧及孩子,甚至患上網絡成癮癥。身處此境中的孩子難免受其影響,他們也會像父母那樣在虛擬的網絡中尋找自己的快樂,從而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導致兒童產生網絡依賴的重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人格魅力,為人處事的方法、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起點,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3.教育環境的影響
(1)受高考指揮棒的束縛。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重,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就得接受“以分數定成敗”的考試制度和素質教育帶來的各種興趣班的培訓,導致很多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失去了童年的快樂,而網絡游戲簡單、容易操作、娛樂性強,還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獎勵和滿足,因此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
(2)學校的戶外和校外活動較少。由于受到社會壓力和一些負面新聞的影響,很多學校為了避免出現安全隱患很少開展有利于未成年人身體、智力、心理全面發展的校外集體活動,這就阻礙了兒童多方面的興趣培養,使兒童容易對周圍的人或事物產生厭倦感,難以獲得相互協作的成就感。網吧就成了一些孩子躲避單調枯燥的學習環境的最好去處。
4.法律法規不健全
網絡之所以吸引許多未成年人,是因為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黃色、暴力的內容,而且未成年人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表自己的言論,做出許多平常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的相關條例,但各地的執法機關并沒有很好地貫徹執行,對大大小小網吧的管理依然存在漏洞,監管不到位。不少網吧的經營業主為了個人私利仍然對未成年人開放,使一些未成年人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二、應對策略
1.加強執法監管力度
要加強有關部門的執法力度和大眾媒體的監督力度,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網絡進行犯罪或傳播不健康信息的行為和現象;規范網吧的經營行為,盡快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機制,出臺有關法律法規;采取有效措施,通過管理和技術手段整治不良的網絡游戲、“過濾”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努力營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網絡環境。政府要加大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為未成年人提供多渠道、多形式、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場所,幫助他們擺脫對網絡的依賴。
2.創造和諧的家庭氣氛
家長要努力改善家庭氛圍,營造幸福家庭,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興趣,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對于兒童來說,父母就是最好的朋友,父母要經常陪孩子參加戶外體育活動,與孩子一起打球、看書、下棋。節假日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出去跑步、逛公園、旅游。孩子們課余生活豐富了,興趣廣泛了,也就不會沉溺于網絡之中。
3.提供優質的網絡平臺
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要積極創設和諧的校園文化,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聘請專業的心理學教師授課,并采用講座、咨詢、活動、參觀等方式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學生的網絡依賴心理一旦出現,就要立刻進行合理的疏導和必要的治療。學校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豐富的、優質的網絡平臺和信息資源,組織開展一些有益的網絡活動,引導學生正確健康地使用網絡,讓網絡成為學生的學習幫手。學校還應購買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軟件,積極開發具有科學性、知識性、娛樂性的學習軟件, 建設綠色網絡,發展創意網絡,構建和諧網絡,把孩子們從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中解救出來, 使其在安全的網絡環境中健康成長。
總之,互聯網以其方便快捷等優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更影響著少年兒童成長和發展。在少年兒童漫游網絡世界、失去自我時,我們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網絡導航者的使命,為少年兒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網絡信息資源,努力營造有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許云龍.青少年學生網癮的成因及預防[J].中學教師,2011(01).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