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
李艷芳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項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措施,且它使大學生在進行創業時有了更多的相關理論作為支撐。但是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現狀來看,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嚴重地制約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去年習總書記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理論,這就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提供了改進的契機。本文就立足于供給側改革的基本要求,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對提升的對策進行探討。
供給改革 大學生 創業教育
當今大學生創業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出發點是能夠有效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梢哉f這一教育版塊的設置是對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反思。但是大學教育開展幾年后,我們發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很多畢業生越來越排斥自主創業。分析其中原因我們不難發現由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種種缺陷,使得大學畢業生在進行自主創業時遇到了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有的甚至直接導致了他們創業的失敗,因此欠下了巨大的債務,這就加大了創業的風險,進而大大降低了大學畢業生創業的積極性。因此,及時地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有效的改革有利于扭轉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形勢,具有重要的意義。
供給側改革是去年習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的,目的在于解決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中產能過剩、高級要素投入所占比例偏低的問題。對于這一理論的基本要求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有著不同的解讀思維和解讀角度,故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認識,但是整體來說都包含以下幾個基本內容。[1]
首先是從原來的需求側管理為主轉向供給側管理為主。我們知道傳統的經濟發展理論中,消費、投資以及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個主要因素。這是需求側管理的重要立足根本,其比較重視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因素發揮的所用。而供給側管理則主要關注經濟產業的結構以及經濟類型的升級,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生產者身上,帶動積極的發展更多依靠產業的供給。
其次是重視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的內驅動力作用。所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新時代的經濟發展應該更多依靠科技的創新。供給側改革把科技創新作為了內驅動力。依靠科技的創新解決了經濟發展中產能過剩、產業結構科技含量較低的問題??梢哉f供給側改革突出了知識、信息、技術在生產中作用發揮,使得產業的發展有了強大的保障。
最后是強調制度創新在經濟升級中的作用。我們知道合理有序與科學適切的相關制度是保障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國家的相關財稅制度成為了供給側改革制度創新的重要方面,使得企業的管理更加具有現代化的理念,國家的財稅制度更能保障經濟的有效發展。
總的來說供給側改革并不是簡單地增加經濟發展中的供給總量,而是依托結構性改革的手段有效實現制度的創新,更加關注制度的質量、效率以及科學性??梢哉f這樣的改革思維更具有時代性,因此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改革也可以借鑒這一理論。
當前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總體呈現出實效性低、理論落后、不完善的狀態,究其原因在于大學生創業教育從根本上無法和學生的創業實際要求進行有效地銜接。如果我們對其現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逐條分析,我們就會有更深刻更明確的認識。
(一)高校創業服務供給體系存在缺陷
高校創業服務供給體系是大學生創業的主要依賴資源,但是從全國的大部分院校來看其創業服務供給呈現出單一化、機械化的狀態。[2]也就說高校創業服務體系能夠提供給學生的支持范圍比較狹窄,不能夠滿足大學生各式各樣的創業。
其實這一問題更多還是來源于學校對此的不重視,沒有把學生的創業作為一個重要的問題來考慮。不過從一定程度來看,也跟學校對市場形勢不能及時進行了解有關系。相關部門以及領導沒有能夠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創業中的實際需求,而是單純地依靠理論研究進行服務提供的設置,這樣自然就使得學校創業服務的供給和現實的需求發生了脫離。
(二)面向大學生的創業教學創新性不足
高校中的大學生創業教學屬于邊緣學科,大部分院校的這一學科的教學往往有一些專職輔導員來擔任,這些人大多精于行政事務的處理,而在教學和理論研究上并不具備優勢,這就使得大學生創業的教學往往呈現出照本宣科的現象。所傳授的內容大多是一些陳舊落后的理論,而一些所謂教師的自我感悟,不過是一些非技術性的態度、責任意識的總結。學生在創業教育課程中的學校更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進行。
這就使得學生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無法獲得技術性能力的提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嚴重缺乏科技的含量。面對創業中需要的各種技術和知識,學生并不能進行有效的提前儲備。這就使得創業教學創新性不足,更多呈現出落后、僵硬化的狀態。[3]
(三)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大學生創業教育在整個高校教育并不具備應有的地位,使得其各種制度的建設并不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缺乏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相關制度保障。理論教學與創業實踐不能夠進行有效的搭配,大部分院校基本上缺乏創業實踐的環節,這就使得學生學到的創業理論知識無法得到實際的應用。其實創業實踐的缺乏從根本上導致了大學生創業教育實效性的大大降低,使得大學生創業教育缺乏了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上述的三種較為突出的問題使得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大大降低,使得學生無法從中獲得實際的創業能力。落后的理論和脫離實際的知識技能儲備往往會導致學生在創業遇到難題時變得手無所措。因此,增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和能夠使學生在其中真正獲得能力是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進的主要方向。
其實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是大學生一種身份的自我轉換。即從一個知識技能的汲取者轉變為一個知識技能的使用者。在這一轉換過程中學生的實際能力獲得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學生獲得的實際能力應該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能夠有效地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改革,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獲得的實際能力。
(一)健全創業服務體系,教育內容與學生創業需求銜接
健全高校的創業服務體系是基于供給側改革背景的一個重要措施,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學校這個“生產者”上。高校對學生創業服務的提供應該改變原來單一落后的局面,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在創業中的實際需求,使二者得到有效的銜接。
這樣的創業服務體系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得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市場的實際形勢結合起來。[4]學生在學校受到的創業技能訓練能夠直接在實際創業中得到應用,使得學生面對創業中的各種難題能夠解決起來游刃有余。
(二)加強創業教育創新,增加學生創業的科技含量
我們知道大學生是知識型、技術型的人才,應該在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技術性能力的培養,使得他們能夠在創業中凸顯科技的含量。這一培養涵蓋了現代化企業管理能力的培養和新型科學技術運用能力的訓練。這樣的教育模式使得學生的創業雖然在規模上很小,但是其科技的含量很高。
學生在創業時如何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是其創業成功的關鍵,而提高創業的科技含量是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有的學生在創業時選擇了餐飲業,可以說他們的創業從規模和自身實力上與一些大的餐飲公司相比毫無競爭力可言,但是他們依靠一些網絡軟件進行訂餐、詢問等各項服務,使得他們在一些消費者群體中就具有了一定的競爭力。網絡軟件的運用就是一種增加科技含量的表現。
(三)暢通創業實踐路徑,建立與專業知識的互嵌機制
健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相關制度重點應該放在暢通創業實踐路徑上。從創業教育本質來看,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目標。因此大學生創業教育必須達到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的標準。故而應該積極暢通創業實踐的路徑,使得學生能夠依靠學校的各種支持開展創業的嘗試。而學校的各種支持應該從量與質上都能得到保障,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支持。
學校在暢通創業實踐路徑時,還應該注意到每個專業學生的特點,從而打造與專業知識相嵌機制。這樣就能形成學生的對口創業,使得學生在學校幾年的專業學習能夠更好地為創業服務??梢哉f這樣的機制也更加調動學生的創業積極性,解決了因為創業而導致專業課知識白學的問題。因此學校應該根據學校所設有的專業建立各種創業基地,使每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夠進行創業的實踐。[5]
縱觀上述的改革措施,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改革的關鍵還是實現了教育內容和學生在創業中實際需求的有效銜接。增強學生在創業中的科技含量,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具有競爭力,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創業的層次。而暢通創業實踐路徑很好地做到了學生能夠及時地學為所用,使得教育與需求的銜接能夠及時地調整。立足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進行大學生教育創業的改革使得大學生創業教育具有了一定的時代性和現實意義。[6]其實這些措施的運行還應該切實做到與學校實際的條件相結合,充分利用好學校自身獨特的優勢與資源,為學生的創業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提前準備,使得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當今大學生創業教育之所以沒有改變就業難的形勢原因是其自身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比較突出的表現為高校創業服務供給體系存在的缺陷,創業教學的創興不足,以及針對大學生創業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其實這些問題是大學生創業教育教條化、形式化的表現,沒有了解大學生創業的實際需求,也沒有跟上市場的步伐。在供給側背景下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的提升,需要立足于供給側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當今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現狀,深入地了解大學生在創業中的實際要求和當今市場的發展步伐,健全企業服務體系,使得創業教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在創業教育中的能力提升,還應該暢通創業實踐的途徑。
[1]夏繼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創新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6(03):69~72.
[2]孫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決策能力培養——基于E-PCI-S心理資本干預模型的分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03):17~22.
[3]李莉,管理要.人才供給側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提升研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6(02):19~21.
[4]李莉,管理要.人才供給側改革下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6(06):21.
[5]萬力勇,康翠萍.互聯網+創客教育: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新生態[J].教育發展研究,2016(07):59~65.
[6]張靜華.“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機遇、挑戰及應對[J].大學(研究版),2016(02):26~32,12.
(作者單位:亳州職業技術學院)
李艷芳(1986-),女,安徽亳州人,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