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杰
?
崇禎年間的『豆腐渣工程』
●沈萬杰
公元1621年,桂王朱常瀛到封地衡州府就藩,要建桂王府。消息被宮里宮外諸多人物盯上。一名叫翟應魁的太監行賄四萬兩白銀,另一太監黃用則進獻了五萬兩。于是,后者“中標”。
1628年的一天,朱常瀛在新建的王府休息,突然房梁掉了下來,擦著他的右臂砸在地上。黃用和一同主持工程的工部營繕司主事高道素送來5600兩白銀做修理之用,又獻了若干“問安銀”壓驚,桂王才既往不咎。
第二年三月初三,衡州連日大雨。桂王梳洗時忽聽“如雷震響”,王府正殿轟然垮塌,6名宮女被壓死。桂王忍無可忍,將此事上奏崇禎皇帝。
經查證,桂王府地基松軟而墻腳根基淺薄,石料之內,用竹條、松枝與河沙充數,梁柱所用木材,竟然有低價買來的朽木。皇帝震怒,將黃用等人問斬。
由此可見,“豆腐渣工程”古已有之。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古人也是想盡了辦法。
實名制度。古代皇帝怕大臣們監工不力,更怕建筑工人摻假,就命令在每一磚每一瓦上刻上建筑者和監工的名字,只要出了問題,就根據磚瓦上的名字抓住相關責任人,立刻斬首,絕不姑息。
這招太厲害了,代表建筑就是湖南長沙天心閣古城墻和北京明代十三陵。這些建筑雖然歷經風雨,但現在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上面的名字。
矛盾之爭。古代有些建筑材料是土,可以說本身是十分脆弱的,可就是這種材料,很多朝代也能把它變成永恒。古人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了矛與盾的道理,即修建人每修好一段墻體,驗收的人便拿著槍去扎,只要驗收的人用盡全身力氣能扎進去超過一尺,那么建筑的人立刻被殺頭;反之,如果驗收的人沒有盡力去扎,也會丟掉性命。這類建筑的代表作就是位于內蒙古白城子的統萬城遺址和朱元璋修建的南京城墻。
用錢找平。除了殺人,古人還有高招嗎?有。就是在建筑沒開建之前,有錢人先把優厚的工錢全部給你,不過有一個規定,需要你把石頭磨平,兩塊石頭中間不能出現一絲縫隙,如果出現,那就用給你的銅錢填進去,直到找平為止。建筑建成后,剩下的銅錢就是你的工資。這樣的建筑,代表作就是江蘇蘇州一私家園林中的古石路和山東棲霞的牟氏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