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
“中西比較詩學”之我見
王 歡
本文以史忠義《中西比較詩學》為研究對象,對本書做出了個人見解分析,同時對中國的中西詩學比較、詩學做了一定的研究和論述。
中西比較詩學 詩學
史忠義先生在《中西比較詩學新探》(以下簡稱《新探》)一書的前言里寫道:1996年準備到中科院外文所工作、向所里報告自己將以中西比較詩學為研究方向……然而十年間先生翻譯了包括《20世紀的文學批評》、《問題與觀點,20世紀文學理論綜述》、《詩學史》等書目。同時提到《新探》的許多觀點和見解起源于從1985年10月到瑞士起的聽課、學習和讀書的感性體驗,書中的許多觀點就發軔于1985至1996十年的感性體悟中。在前言中還能看到作為學者最可貴的一點,就是史忠義先生還參加了2005年中國比較文學深圳年會和國際研討會,并對理論界學者向在場的黃維梁、曹順慶等學者的觀點進行了客觀闡述,然后史先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在中國就詩歌的作用而言大致分為“詩言志”和“詩言情”兩派,對“詩言志”的認可程度更高,無論是《毛詩序》里說的“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莊子》中提到的“《詩》以道志”,還是《荀子》“《詩》言是其志也”都有闡述。朱自清先生提出“‘詩言志’是開山綱領”一說,可見“詩言志”是一個貫穿中國文學始終的詩學主張。文學史和歷史教材中的許多對比多以時間為線索,雖然可能是為了教材撰寫的需要。但筆者不認為這種方法是可取的,因為同一時期的學術活動和社會文明不一定具有可比性,筆者想過美國文化與其他有著悠久歷史國家的比較,很明顯用時間來對比是很不現實的。故對于史先生在“概貌篇”第一節“中西早起詩歌的主要特征及潛在的詩學趨向”中提到“雖然時期的下限不盡一致,卻因為孔子和柏拉圖學術活動已經開始,中西文明進入飛躍期,所以具有可比性”這種治學觀點比較認同。
研究中西比較詩學,很難講“詩學”、“比較詩學”“中西比較詩學”單獨分開研究,以中國知網為數據庫來源,分別以“詩學”、“比較詩學”、“中西比較詩學”進行了“主題”數據統計和匯總,對于“詩學”、“比較詩學”、“中西比較詩學”的研究從文章數量上來說,從上圖可以看出:“詩學”研究數量以絕對優勢多于“比較詩學”的研究數量,“比較詩學”的研究數量又以絕對優勢多于“中西比較詩學”。再對“關鍵詞”和“主題”數據搜索結果對比,不難得出結論:“中西比較詩學”的研究成熟度遠不如“詩學”、“比較詩學”的研究程度。朱自清在《論詩學門徑》說“所謂詩學,專指關于舊詩的理解與鑒賞而言?!比绻顷P于“舊詩”的理解與鑒賞,那么自《詩經》的形成前的口口相傳開始中國的詩學就是存在的,再口口相傳過程中人們根據自己的認知進行再次傳頌的過程便是一個“理解與鑒賞”的過程?!对娊洝沸纬珊蟮母鞣N“理解與鑒賞”更是多種多樣,所以“詩學”的研究最多當屬正常。相比較而言“比較詩學”的概念要相對晚的多,“比較詩學”最初的理解被依附于“比較文學”,學者普遍認為中國比較文學并非古已有之,是世界比較文學第三階段之代表。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與世界歷史的發展和全球化的發展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由于“詩學”最初與“文學”難舍難分,“比較詩學”的提出更晚:法國比較文學家艾田伯在1963年發表的題為《比較不是理由:比較文學的危機》文論中提到“歷史的探尋和批判的或美學的沉思,這兩種方法以為它們是勢不兩立的對頭,而事實上,它們必須相互補充;如果能將兩者結合起來,比較文學便會不可違拗地被導向比較詩學”。在中國,曹順慶先生的《中西比較詩學》一書1988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狄兆俊在1989年《中西比較文學》刊發《一部比較詩學的新作》的文論,稱該書為比較詩學研究中“開風氣之先”的新作。這本書后,陸續出現大批書名中帶有“比較詩學”字眼的著作,如黃藥眠、童慶炳主編的《中西比較詩學體系》、狄兆俊的《中英比較詩學》、朱徽的《中英比較詩藝》等。且《中西比較詩學體系》、《中英詩學比較》都被作為重要課題項目,在當時受到相當的重視。
《新探》前言是全書的精華,既將寫作背景和寫作歷程交代清楚了,又分“概貌篇”、“功用篇”、“價值篇”、“個案篇”、“管窺篇”五個段落進行了綜述,重要的是在每一篇章的綜述里,能清晰的闡述每一小節的內容。坦言之,最初聽史先生的“中西比較詩學新探”課程的時候還是力不從心,后來看過《新探》一書,對于課堂上史先生提到一些觀點有了一定的共鳴,對史先生的治學之嚴謹肅然起敬。通過學習可以看出《中西比較詩學新探》的付梓有著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學者、從事文學學習者、還是文學愛好者,都應該學習史先生的治學理念:第一,端正嚴謹的學術態度。為了研究“中西比較詩學”,在作者本身具有的極高的文學修養和文學積累上,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第二,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缎绿健肪拖褚患衿?,作者專心精雕細琢,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進行了打磨。第三,謙虛細致的求實務實精神。作者沒有人云亦云,即使面對領域內研究學者的權威觀點,也謙虛細致、求真務實的發表自己的觀點。
[1]干永昌.比較文學研究譯文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116.
[2]史忠義.中西比較詩學新探[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
王歡(1990-),女,甘肅慶陽人,西安外國語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