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亞麗
語文課堂導入的嘗試和思考
宋亞麗
課堂導入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合理的課堂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情感,提高學習效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合理設置導入,一般來說,包括三種導入方式:情感導入、音樂導入、詩文導入。教師可以根據內容的特點進行選擇。
語文 導入 情感 音樂 詩文
一直很清楚的記得上中學時我的語文老師聲情并茂的開場白:“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朱自清先生描繪的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去體會春天的美好吧。”就是這樣一段飽含激情的導入語迅速喚起了全班同學對春天的向往,要知道一群十二三歲的孩子是多么想告別無趣的冬天,跟隨老師提早呼吸一下春的味道呀。而講臺下的我早已貪婪的開始了小聲的朗讀,我的內心里滿滿的都是按捺不住的期待。
多年以后,我也成為了一名語文教師。在真實的體驗過程中我越發明白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課堂導入已成為高效課堂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因為導入能激發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能鋪設橋梁,銜接新知與舊知;能溝通感情,創設學習情境。那么,如何設計好一堂語文課的導入呢? 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化課堂效果呢?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要觸動學生的心靈,撩撥起學生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種種情感。
1、情感導入,誘發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币虼私處熢谠O計導語時要善于批文入情,以情動人,用自己的情感拔動學生的心弦,從而使他們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學才智得以增長。
在一節非常簡單的《音形義》課堂上,我采取了這樣不同的導入形式,在第一個班我直接板書我的教學目標“字音和字形”,并且拋出我的期待“同學們能完成嗎”,抬頭望去,學生一臉的機械和麻木,回答的聲音有氣無力,這堂課的效果可想而知。在第二個班我卻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東方時空”欄目組曾在街頭巷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讓不同職業的人寫出“尷尬”兩個字,公司職員不會,工人不會,甚至連大學教授都一臉的尷尬,只有寥寥無幾的中學生才能勉強寫出。同學們,當學習漢語成為外國人的必修課的時候,當我們連最常用的中國文字都不能寫出的時候,我們剩下的只有尷尬。今天就讓我們了解更多的中國漢字吧。”聽完這樣的一段開場白,我驚喜的看到孩子們眼中閃爍著異樣的神采,那一刻我明白:我觸動了孩子們內心深處最純潔最本真的那一份愛國情懷??梢坏┯|動,我們可以試想這樣的一節課孩子們接受知識該是何等的懇切。對照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簡單的導入把語文的精髓和神韻都減去了,只是將學生引向一塊塊冷冰冰的知識拼盤中去,乏味沉悶刻板。而充滿情感的導入卻能激活孩子們大腦中人性思考的因子,撥動他們情感的心弦,帶動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
2、音樂導入,傳遞情感
音樂自古以來就有教化作用,而且大多同學對歌曲尤其是對流行歌曲津津樂道,所以我就利用學生愛音樂的特性導入課堂,讓他們先陶醉在熟悉的樂曲中,從而調動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教戴望舒的《雨巷》時,就從一首《丁香花》入手,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美麗而憂傷的丁香情結;教《鴻門宴》時,讓學生聽屠洪剛的《霸王別姬》,音樂響起,學生立即被歌曲中所體現出來的項羽對虞姬的萬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無奈深深吸引,從而迫不及待的想從課文中尋找英雄失敗的原因。其實,有相當多的課文都有相對應的歌曲,李清照的詞有“月滿西樓”“一剪梅”等歌曲相對應,李煜的詞有《虞美人》相映襯,蘇軾的情懷有《明月幾時有》相佐證,這些歌曲學生耳熟能詳,所以當熟悉的旋律響起,學生會快速的陶醉在音樂所創設的情景中去,并且長此以往學生竟發現自己也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去編寫歌詞,學生們大膽的改編了詩經中的名篇《蒹葭》和《氓》,他們所創作的歌詞音韻和諧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學生們陶醉在創作的快樂當中,寫作水平也大有提高。
3、詩文導入,點染情感
德國詩人海德格爾說過:“人應該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而語文教師更應以詩意的心靈去感悟心靈,以詩意的語言去引導語言。在必修三唐詩單元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方式“中國曾經是一個泱泱詩歌的國度,有時我們無需撫摸漢玉唐彩宋畫青瓷,我們只需聞著書本的墨香,用心吟詠每一句詩詞,我們便可以觸摸到歷史,獲得別樣的審美愉悅。讓我們走進唐詩,感受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凝思、李商隱的才情?!?這些詩意雋永的語言,引領學生走入詩一般優美的語文課堂,我看到學生的目光中濡出了詩意,并且迫不及待的要到詩歌殿堂里去結識那一個個奇彩的文學大師??吹竭@些,我想我所設計的導入已經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這堂課也一定高效。
的確,精心設計的導入能使學生精神振奮地投入學習,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墒菍W生的激情就像瞬間的亮點,燃燒一段時間后一定會冷卻。因此,要想讓學生始終都保持上課的新鮮感,就不能墨守成規,老調重彈。孟子說:“教者多術也”。教師的創造力是無窮盡的,所以導語設計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態的。但不管以何種方式導入都永遠要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而且要明確“導入”與“整個課堂”的關系,不能讓“導入”淹沒整個課堂的教學,時間方面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
《琵琶行》中寫道“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相信當我們或幽默或智慧或詩意的語言綻放在課堂之上,當我們滿懷信心走在新課改不斷探索的大路上,課堂就將走向高效!
(作者單位:河北博野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