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蕊
中共海南州委黨校
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文化古鎮保護與建設的幾點看法
方蕊
中共海南州委黨校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城鎮化步伐也在不斷的加快。但與此同時,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底蘊,賦有豐富歷史文化價值的古鎮、古村卻被快速的城鎮化建設所“化”掉了。如今,我國城鎮化建設已進入提高質量為主的新型發展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使得城鎮化的人文、歷史、自然特色更加明顯,如何加強文化古鎮的建設與保護則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新型城鎮化;文化古鎮;保護;建設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大力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新型工業化作為發展動力,統籌兼顧城鄉發展,從而不斷推進城市生態化、集群化、一體化、高效化、科學化的發展。在過去傳統的城鎮化發展階段,則主要圍繞城市的規劃與發展,對于鄉村尤其是古村落和村鎮的規劃與發展重視不足,在今后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則要更將重點工作放在城鄉統籌,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
相對于我國過去傳統城鎮化發展模式而言,所謂的新城鎮化就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作為發展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將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城鄉一體化進行全面的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城鎮化的建設的質量與水平,進一步保證城鎮發展向科學、高效、集約、和諧、安定、完善的方向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新在于過去發展城鎮化往往只關注城市的規模擴張、面積擴大。而現在的城鎮化發展則更加重視城市發展與建設的質量,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綠色、集約、智能,更加凸顯出城鎮的文化底蘊。
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工作時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最為關鍵的原則就是堅持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進一步體現出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的工作。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全體人民的靈魂紐帶。通過對于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能夠進一步提升文化對于人民群眾的影響作用,也能夠進一步弘揚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是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最為關鍵的功能。在文化古鎮保護與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增強對于自然生態、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以及歷史文化古村鎮、村落的保護與建設力度。
(一)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是“文化城鎮化”的充分體現
新型城鎮化建設要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而如何充分體現質的變化,提升城鎮化的發展質量,則必須從提升城鎮的文化軟實力入手,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工作恰恰符合了這一點,這即充分體現了“文化城鎮化”這一重要的發展主題,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避免“千城一面”現象的根本舉措。在文化古鎮保護與建設的工作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蘊含其中的各種歷史文化價值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保護與傳承。城鎮化是未來中國的發展趨勢,是勢不可擋的發展鐵律,但不能因為城鎮化的發展而讓城鎮,尤其是古鎮、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丟失,否則得不償失。
(二)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能夠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工作要求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夠保證城鄉統籌發展,使得生態文明始終貫穿于文化古鎮的建設過程。根據新型城鎮化背景的要求,進一步促進文化古鎮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消費結構的全面優化,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的建設程度,推動城鎮化朝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幫助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能夠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城鄉發展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文化古鎮建設要求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為主要的發展目標,從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工作,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新型城鎮化的建設能夠保證我國鄉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促進鄉鎮服務行業的質量提升,通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來帶動鄉鎮居民就業,從而提升鄉鎮居民的人均收入,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
第一,在總體規劃方面,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必須要規劃先行,當地政府要把古鎮的保護與建設古鎮重點納入地區城鎮化建設總規劃當中,重點考慮古鎮的保護與建設規劃,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量。第二,在組織管理方面政府要主導,政府對于文化古鎮的古建筑要進行積極的修繕與保護,針對古鎮的歷史文化、民俗等方面要進行全面保護與深入挖掘。還要通過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和發揮好古鎮的旅游和宜居功能。其次是強調群眾參與,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工作離不開當地群眾的支持與參與,要提高當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從而促進當地居民能夠積極配合文化古鎮的保護建設工作。通過保證居民公平性的原則來使得他們獲得切實的利益,進一步認識到文化古鎮保護動作的益處,通過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自覺成為文化古鎮的保護者與建設者。第三,還須強調的是文化古鎮的保護與建設中的重要的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是文化古鎮得以完整保存和延續的重要基礎,尤其對自然資源,自然形成風景名勝等要加以重點保護。
城鎮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古鎮歷史文化的挖掘與傳承不是一勞永逸,一蹴而就的簡單工作。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文化古鎮保護與建設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的眼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切不可生搬硬套成功地區的保護與建設經驗,各地區要因地制宜,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制定符合本地區文化古鎮保護與建設總體規劃,成為千姿百態,獨具風格,充滿形式美與內容美文化古鎮。
[1]羅宏斌.“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與意義[N].湖南日報,2010-02-20.
[2]曾博偉.旅游小城鎮:城鎮化新選擇.旅游小城鎮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0:118-119.
[3]向明.社區旅游視角下古鎮可持續發展研究-以四川平樂古鎮為例[J].學術探討,2010(1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