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松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民族博物館 內蒙古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 021500
淺析日偽在陳巴爾虎旗地區的殖民統治
青松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民族博物館內蒙古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021500
陳巴爾虎旗地區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腹地,其境內山川河流資源豐富,森林草原覆蓋面積極大,礦產資源也很豐富。所以,在日本成立偽滿洲國政府對呼倫貝爾地區展開殘暴的殖民統治以來,在陳巴爾虎旗地區設立了偽旗公署,便于其對陳巴爾虎旗地區的殖民統治。本文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查閱,來簡單分析一下日偽在陳巴爾虎旗地區是如何展開殘暴的殖民統治的。
偽滿洲國;陳巴爾虎旗;呼倫貝爾地區;殖民統治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后,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得到了極大幅度的提升,隨著其軍事和經濟實力的暴漲,逐漸的便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日本與德國、意大利同為法西斯三大軸心國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之一,日本將自身的主戰場定在了亞洲,制定了對中國大陸的侵略擴張計劃,希望以中國為殖民地不斷的壯大其自身的力量,從而達到它稱霸世界的目的。
隨著偽滿洲國政府定都長春,日本在東北三省以及蒙古地區的殖民統治正式拉開了序幕。為了在被日本劃入偽滿洲國版圖內的內蒙古東部地區建立一套完善的殖民體系,日偽在偽滿洲國‘國務院’下設了興安局,專門負責管理蒙古東部地區的相關事宜,而呼倫貝爾地區也正在興安局的管轄范圍之內,并在陳巴爾虎旗設立偽旗公署。雖然,偽滿洲國成立之初,有一些愛國人士組織了一系列的抗日反抗活動,但是由于勢力單薄、實力相差懸殊等原因,最終都失敗了。至此,呼倫貝爾地區正式淪為了日本的殖民統治地區。隨后的幾年,日本為了更好的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展開殖民統治,又出臺了許多完善殖民體系的相關政策,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一)經濟統制政策。日偽在確立了對呼倫貝爾地區的殖民統治以后,便開始推行經濟統制政策。1933年3月1日,日本以偽滿洲國的名義頒布了《滿洲國經濟建設綱要》,對重要行業全部實行經濟統制,日本正式壟斷了東北地區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經濟命脈。為了滿足戰爭時對糧食的需求,日本在隨后的幾年內,以偽滿洲國的名義先后公布了《重要產業統治法》、《糧食管理制度要綱》等相關政策。在糧食方面,使用“出荷”的政策,所謂的“出荷”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欺騙手段而已。
(二)資源掠奪。為了更好的準備與俄國的戰爭,日本大舉實行移民,將本國人民大量引入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移入的日本人民可以得到土地、房屋等資源,他們通過雇傭中國的人民甚至是將土地出租給中國人民的方式來獲取生活資源,儼然成為了新一代的地主。陳巴爾虎旗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腹地,境內擁有海拉爾河與額爾古納河等數條河流,大小湖泊不下三百個。該地區不僅擁有廣闊的草原面積,在森林覆蓋面積以及礦產資源方面也相當豐富。日偽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于是對陳巴爾虎旗地區的資源開始了瘋狂的掠奪。
(一)對蘇發動戰爭。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法西斯三大軸心國之一,主要戰場是在亞洲,然而,日本的野心并不僅僅局限于亞洲地區。在日本方面看來,在歐洲戰場唱主角的德國很快便會與蘇聯開戰,日本也希望在蘇聯與德國在正面開戰的時候從蘇聯的背后發起進攻,從而擴大其的侵略統治范圍。日本在經過了一系列精細的準備后,主動挑起了震驚世界的“滿”蒙邊境戰爭,史稱諾門罕戰爭。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哈拉哈神廟事件,這也是日后偽滿洲國政府與蒙古國之間武力沖突不斷發生的根本原因,日本關東軍也正是利用了這條導火索引發了之后的戰爭。戰爭中,日本以偽滿洲國的名義成立了興安師,面對蘇聯的猛烈還擊,日本最終戰敗,興安師的損失也十分慘重,使陳巴爾虎地區的人口數量損失嚴重。
(二)對反滿抗日活動鎮壓。對蘇戰爭失敗以后,日本并不死心,而是加大了經濟、自然資源的掠奪力度,以備發動下一次的戰爭。不斷增強的掠奪力度以及日益艱難的生活,引發了人民不滿情緒的產生,反滿抗日活動漸漸在陳巴爾虎旗地區,乃至整個內蒙古東部地區興起。為了鞏固其殖民地的通知,日本對反滿抗日的活動展開了瘋狂、殘暴的鎮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凌升事件”,凌升作為偽滿洲國的高級官員,只因為對日本的殖民統治稍有不滿,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就遭到了殘忍的殺害,由此可見日本為了維護其殖民統治的手段有多么的殘暴。在“凌升事件”以后,日本還給凌升扣上了通蘇賣國、脫滿獨立的罪名,還對凌升的親信、親屬以及相關人士進行了殘忍的屠殺,以免呼倫貝爾地區產生“脫滿獨立”的傾向。
在對反滿抗日活動進行鎮壓后,日本為了保證其殖民統治在未來可以順利施行,于是便利用文化領域的手段,對殖民統治地區進行奴化式的教育,用來鞏固其殖民統治。日偽在文化上的控制,主要表現在對教育體系以及對教科書的篡改上。日本改變了偽滿洲國原有的教育體系,施行了新學制。所謂的新學制表面上說,是為了培養終于偽滿洲國的愛過青年,實際上是為了推廣其在殖民統治地區的奴隸化、殖民化教育。日本在不僅篡改了原有的教育體系,還對教科書的內容進行了大幅度的篡改,將日語定為了殖民統治地區的母語,放在了與蒙語同等重要的地位。蒙語的課時數目不僅少于日語,甚至少于滿語。在精神思想上,要求殖民統治地區摒棄原有的神靈信仰,將日本的天照大神和日本天王塑造成為了偽滿洲國的締造者,企圖在精神思想上麻痹殖民統治地區的人民。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進攻呼倫貝爾地區,當日晚20時,蘇聯紅軍占領巴彥庫仁地區,至此陳巴爾虎旗地區結束了日偽的殖民統治。雖然,戰爭以結束多年,但是戰爭對陳巴爾虎旗地區、呼倫貝爾地區、內蒙古地區乃至整個中國造成的巨大傷痛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近年來,仍有少數日本右翼分子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事實進行刻意的美化和否認,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面對這樣的行為,我國只有加強自身的經濟、軍事建設,才能保證悲慘的歷史不會重演。
[1]陳秀武.初創期的“協和會”與偽滿建國精神[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2).
[2]張若愚,孟和寶音.日本占領時期蒙古族民眾抗日斗爭探究[J].理論觀察,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