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昌敏
?
如何豐富小學美術欣賞課學生的評述語言
毛昌敏
【摘 要】語言是人類獨一無二的特征,在美術教育上,語言的表達與欣賞水平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它與視覺感受和動手操作一樣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深化感受,從而促進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但是目前在美術欣賞中存在著學生不能很好地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的現象。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 語言
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是指學生通過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等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學生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愉悅之外,還應認知作品的思想內涵、形式與風格特征、相關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創造性的勞動,并用語言、文字、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認識。
但是,目前很多欣賞課還是以以下的方式進行著,這也制約了學生欣賞評述語言的發展:
(一)自習背書式
學生自己看教材或是幻燈片的圖片資料然后能記住背出來,教師靠邊站。
(二)一言堂式
老師按照教材讀一遍,或是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講一遍,教師語言可能很精彩,語言很豐富,但是學生幾乎沒有發言,沒有自己的感悟,處于一種“被欣賞”狀態。
(三)整體感知式
往往以:說說你對作品的看法?它給你什么感覺?你覺得好看嗎等來提問,學生以一些籠統的詞匯來回答,說的都只是在“原地踏步”,流于表面。
那么如何豐富美術欣賞課學生的評述語言呢?
(一)潤物細無聲,循序漸進,重視積累詞匯
對于孩子們來說積累專業術語和能表達自己感受的詞匯和語句是很重要的。這個積累可以是滲透到所有的美術課程中。比如在點評低年級學生的作業時就,教師就可以通過出示一些提示語,或是一些語句,如:色彩艷麗、構圖飽滿、富有趣味等讓學生運用進來,這樣學生在欣賞時就有所側重,在發言時有一定的引導。中高段教學,可以從構圖、明暗、冷暖、透視、比例、均衡、對稱、和諧等入手,用術語評論一件作品或畫一幅畫,同時還要還要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情感體驗,特別是同齡人的作品,遇到運用得好的比喻、象征、贊嘆、描述的詞匯,要加以表揚和引導。
(二)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帶著知識走進學生
美術欣賞課中,往往會出現很多我們平時不是很有研究或是熟知的欣賞評述的內容。那么,在上這類課時,就要先去了解相關資料。很多教師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因為教師自己的知識缺失,并造成表達空白,也造成了課堂的不自信,最后只能是走過場。如上《中國漆器》時,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上課時,有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一些詞語的構成很有意思,如雪白,漆黑等,我們都知道雪是白色的,我們平時看到的漆有各種顏色,但為什么說漆黑呢?我就從古代的制漆工藝談起,并解釋戰國秦漢時期的漆器顏色以黑紅為主的原因。
(三)整體感知,從細節入手,尊重個體感受
任何時期任何形式的美術作品都有其時代烙印和自己的特色,如中國畫和西方的繪畫相比較,在材料、構圖、用色、用筆方面都是有很鮮明的自己的特色:中國畫善長線描,注重意境之美,而西方的繪畫則善于用塊面,注重形準結構準等等,而中國漆器等中國傳統藝術有它的技藝高超,具有特有的東方藝術特色。筆者在上《中國漆器》欣賞“彩繪描漆虎座雙鳥鼓”時,說到它的造型特點,我讓學生說說這件器物由哪些部件構成的,去掉一些部件行嗎?如把底座的老虎去掉行嗎?學生說那樣就不穩固,放不牢了,還有如果把鳳鳥換成其他造型可以嗎?用鳳鳥的原因(戰國時楚國人崇拜鳳鳥)等,鳳鳥把老虎踩在了腳下,可以說明它在當時楚國人心中的位置。這樣剝絲抽繭,到最后水到渠成,學生對這件藝術品就有一個整體的感受。
(四)體驗感悟,帶著學生走進知識
看似一件簡單的作品,背后包含著作者巨大的付出,但這方面學生往往沒有什么感受。有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不僅可以打破欣賞課的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比如欣賞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大衛”時,光說一些人體比例等,學生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如果通過讓學生用泥塑的方式來體驗,就能體會到創作的艱難和它所需的知識等,體會米開朗基羅高超的技藝,從而使學生評述的語言更豐富,對藝術品也會有更高的敬意。
(五)充分利用網絡,積累豐富的知識儲備
美術教材上所欣賞的往往是國寶級的藝術品,平時很難接觸,就是連復制品都很難得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但互聯網的出現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讓我們機會可以足不出戶就更細致、深入的了解。比如欣賞羅馬角斗場時,我們的學生中幾乎沒有那個學生有機會到現場觀看,這樣陌生的地方,要讓學生體會它的宏偉和藝術特點等是很難的,所以在上這課時,通過運用通過谷歌地圖軟件,將羅馬角斗場全方位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可以立體式欣賞它,而且可以通過與周圍的建筑場景等來對比,感受它的氣勢,還可以實現想看哪就看哪,這樣學生就能有感而發。
要讓學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既要“帶著知識走近學生”又要“帶著學生走近知識”,還要讓學生從眼睛進、在頭腦中消化,能從嘴巴中、手中表現出來,關鍵是教師要用心,不怕麻煩,用心了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法]弗朗索瓦芭布-高爾(FranoiseBarbe-Gall)著,丁小會譯.藝術眼系列[M].北京:中信出版社.
作者單位:(浙江省慶元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