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梓安康學院 陜西安康 725000
體驗式教學在應用型旅游專業教學中的實施途徑
李光梓
安康學院 陜西安康 725000
旅游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強調其應用能力,而目前大多數高校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未能達到行業要求,造成就業對口率低與行業人才缺口之間的矛盾。文章從分析傳統旅游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體驗式教學特點,提出體驗式教學在旅游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實施途徑。
體驗式教學;旅游專業;實施途徑
幾十年來,隨著旅游業不斷發展壯大,為輸送旅游專業人才,我國旅游教育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教學體系和方法,培養了大批旅游專業人才。然而,在行業內卻一直存在一種矛盾:一方面旅游行業可使用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很多旅游專業畢業生找不到稱心的工作,就業對口率偏低。出現這樣現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可能是由于許多高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多參考名校或是開設該專業較早的本科院校,而這些院校旅游專業的培養多偏重于研究型,對專業系統理論和研究方法側重較多,對培養學生行業操作能力不是十分重視。但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應用型高校來說不太適合,應用型高校應以教學為主,培養要符合行業需求,并服務于地方發展。這就要求應用型高校必須改變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以“做”為主,做中求“悟”,“悟”中至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得益彰。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應用型高校旅游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筆者對陜西三所及外省兩所高校旅游專業教師進行了走訪調研。同時,查閱相關資料研究資料,發現現行旅游專業教學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模式創新不夠。目前,很多地方高校雖提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但是在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教材為中心”的模式,加之考核方式往往采用閉卷考試為主,使得學生的學習常為被動接受知識、機械記憶考點,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與行業現實存在一定偏差,學生往往難以適應行業需要。因此,教學理念和模式都需要創新。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塑造會學習、能動手、敢創造的旅游人才。
(二)教學方法單一,手段創新不足。許多專業課教師在授課中,仍采用“滿堂灌”,只注重教材知識點的講述,并沒有注重與行業實際的結合。教學主體注重“四點式”:講臺、黑板、課本加粉筆構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講臺上面講,學生在課桌上記筆記,老師是講課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聽眾,學生沒有真正的旅游體驗、訓練和實踐機會。旅游教學應增加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加強課堂與行業的聯系,幫助學生增進知識、拓寬視野、激發思考。
(三)實踐教學與專業實習安排不夠合理。很多院校旅游專業開設了相關實踐課程,并在校內外設立了專業實踐基地,包括實訓室。從實際操作來看,很多院校將課程實踐等同于畢業實習,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崗位單一,基層服務為主,無法了解和認識旅游企業經營和管理狀況,實踐效果不佳。
(四)教師缺乏行業背景,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旅游業是一個發展迅猛,開放性較強的產業,固有的理論和行業知識有一定滯后性。這就要求從事旅游教學的教師必須與行業緊密聯系,及時了解和掌握相關發展和變化的新情況。而目前很多旅游專業教師要么是其他相關專業轉型而來,要么是應屆畢業的旅游專業研究生,這類教師一般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素養,但是缺乏行業實踐經驗,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行業實踐中。
(一)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或者對過去經驗進行再體驗,引導體驗者審視自己的體驗,積累積極正面的體驗,達到對對象本性或內蘊的一種直覺的、明澈的透察,使心智得到改善與建設的一種教學方式。可見,體驗教學是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一種模式,一般包括了“體驗學習”和“體驗教授”兩個部分,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位置,注重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與思考,同時,要求教師精心準備、認真組織、有效實施,通過設計情景、引導討論、啟發運用來完成,整個過程注重綜合性知識的運用,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體驗式教學的運行環節
杜威認為教學有五個階段:教師根據學生的本能需要和已有經驗,為學生準備某個問題情境;教師通過幫助學生回憶,引導學生觀察、查閱有關資料,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料;教師啟發學生,由學生自己提出種種具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假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其解決問題的假設付諸實施,檢驗其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如果這個假設未被證實,教師指導學生重新構造一種新的假設,直到假設得以證實;簡而言之,體驗式教學的流程模式是入境激情、對話移情、探究動情、實踐縱情、評述析情。
旅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首先是要轉變觀念,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般的專業教學中,強調更多的是知識經驗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體驗教學則指向每一個個體,讓每一個個體都親歷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領悟能力。這就要求從培養方案、教材建設、教學過程、師資隊伍等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一)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做好專業課程建設
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來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緊密圍繞專業應用能力來制定。在制定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慮旅游行業對一般性專業人才的需求,方案的制定應涵蓋整體旅游行業的通識內容;另一方面應根據旅游行業的現實細分,分別制定對應的專業培養方案,提升人才在對應領域的專業技能,滿足市場需要。
課程的設計也應該有所創新,如果還是按照學科理論來設置課程,那么強調的仍然是深厚的專業基礎理論,培養的人才定然會是沿著傳統研究型人才的需要發展下去,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應用型的旅游專業人才需要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但是更應通過課程創新設置和體驗式教學,強調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方法以及應用于實踐的途徑。
(二)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設計多元互動的體驗環境
體驗式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性。首先應對專業教材進行更新。目前院校多選用傳統規劃類教材,或是直接選用國外引進教材。這些教材要么偏重理論,要么缺乏本土特色,不是十分契合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應注重理論的實踐運用。鼓勵專業教師自編教材,或是與同類型高校合作編寫,提升應用型教材的質量。其次是要更新教學組織方法,通過主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項目式教學、實踐式教學等,加強師生交流,提升專業體驗感,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三是要充分利用實驗室、實訓室以及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提高,提升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和旅游業務實操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適應行業需要的專業技能。四是要拓展第二課堂,通過專業競賽、技能展演、角色模擬等形式,拓展學生專業體驗平臺。
(三)培養“雙師型”教學隊伍,改革考核模式
旅游專業較強的應用性,要求改變只以學歷高低、學位高低來作為評聘教師的唯一要求,該專業的教學隊伍既要有高學歷、高學位的教師,更需要具備行業背景、有實際行業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的加入。同時,應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一是對教師的考核應改變單一的學術考核指標,注重教師與行業的對接,提升教學與地方行業的融合度。二是應改變對學生能力的單一評價。改革目前以考卷定能力的評價方式,采取理論知識、業務實操、情景模擬、行業設計等內容相結合的多元考評方式,提高實踐環節所占比例,強調理論運用能力。
[1]何忠偉,李華,劉芳.體驗式教學與經管類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8,35.
[2]張艷紅.體驗教學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中的運用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8.
[3]趙曉暉.體驗式教學在德育教學工作中的借鑒教育管理[J].企業家天地:理論,2008,11.
[4]全德.論二戰前國外的教學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8).
[5]胡尚峰,田濤.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6]謝祥項,吳玨.論體驗思維在旅游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旅游學刊,2005,(7)
科研項目
安康學院教改項目,編號:Jg06206.
李光梓(1982—),男,陜西漢濱人,講師,碩士,從事旅游專業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