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勇海
未安居焉能樂業?
◎文/何勇海
安居才能樂業。但對浙江紹興嵊州市三江街道合新社區的村民來說,想要安居卻沒那么容易。5年前,當地因多個項目建設,將五里浦村、隔水村、三板橋村共695戶、1820人整村拆遷安置到現在的位置。按政府統一標準,村民自建安置房,三村合并為合新村。幾年來村民陸續建好安置房并搬進新居,有的今年初才建好新居入住。但今年8月,村民們突然接到通知,稱該村已被列入城中村改造區域,必須在11月底前騰空新居。
原來,紹興所轄的嵊州市和新昌縣鄰近,當地決定打造嵊新區域協同發展。而合新村所處位置恰好在嵊新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域,將來要打造成高端的商住小區。事實上,合新村村民自建的那片安置房,根本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城中村,壓根兒無需改造。報道中描述道:“走進合新村,以為闖進一片商業別墅群。整齊劃一的四層洋房、通透的玻璃窗、寬敞的樓前庭院,只是道路和綠化還未修整。周圍還有會展中心、醫院、雙語學校?!比绱恕俺侵写濉比舯徊鸪娌恢獣o國家、百姓造成多大的資源和金錢浪費。
村民剛入住新居又遭拆遷,再次折射出個別地方規劃反復無常,缺乏穩定性和預見性。我國《城鄉規劃法》規定,“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二十年。城市總體規劃還應當對城市更長遠的發展作出預測性安排”。然而,一些地方的規劃往往有意無意短視,呈現出“規劃趕不上領導變化”“一任領導一套規劃”,甚至為謀求利益與政績而規劃。試想,假如合新村在五年前就被劃入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域,還會有現在的折騰嗎?
如何增強城市規劃的穩定性和預見性,如何遏制城市規劃背后的權力任性,以及“換一屆領導換一個規劃”,當是有關部門常抓不懈的功課。不管是城市規劃還是城中村改造,個人財產和國家資源不能被浪費,都要把百姓的基本發展機會、基本發展能力和基本權益保障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