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提檔升級
健全園區管理體系,形成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各地結合市縣鄉換屆,將商務、科技、經信等部門列為非公企業黨工委成員單位,調整充實園區黨(工)委領導班子,建立班子成員掛鉤聯系園區制度。省級以上園區普遍建立“黨(工)委—企業黨委—片區聯合黨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組織架構。每個園區明確1名黨(工)委副書記專門抓黨建,非公企業黨委配備2~4名專職黨務干部,并根據園區實際設置一定數量黨建工作指導站,分片包干指導企業開展黨的工作。對縣級以下園區和政府部門或公司管理的園區,由所在鄉鎮、街道具體負責黨建工作。
采取“一園一策”方式,擴大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各級組織部門聯合商務、科技、經信等部門,對各類園區開展新一輪調查摸底,列出黨組織“空白點”清單,推動符合組建條件的應建盡建。根據園區類型、面積、非公企業數量,探索共建共享、龍頭帶動、網格推動、同業互動、混合聯動等黨組織組建模式。
堅持選育并舉,建強黨務工作者隊伍。采取企業內聘、社會招聘、機關下派、退休返聘等方式,選聘5661名黨員到園區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廈門、泉州、莆田等地通過公開招聘、掛牌上崗、專業培訓、職稱評聘等方式,打造專職化隊伍。建立省非公企業黨建培訓實踐基地,依托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和泉州師范學院開設非公企業黨建人才訂單班,探索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者職業化培養途徑。積極推動園區非公企業書記享受企業中層以上薪酬待遇。福州、泉州、廈門、三明、龍巖等地給予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每人每月100~300元通訊補貼,廈門把優秀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列為非公企業黨建領軍人才,納入全市人才計劃,研究制定考評管理辦法,每月給予最高1000元的人才津貼。結合鄉鎮換屆工作,各地共選拔11名優秀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
突出政治和服務功能,規范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建設。把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納入園區建設規劃,整合工會、文化、政務和企業資源,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建立綜合性、開放性活動陣地,并向商圈、樓宇等其他非公企業集聚區延伸。全省共建立黨群活動服務中心190個,面積近12萬平方米,免費向周邊企業黨組織和黨員開放。選派非公企業黨建指導員、專職黨務工作者到各中心駐點開展工作。園區黨(工)委負責牽頭制定活動計劃,組織園區非公企業黨組織依托黨群活動服務中心開展組織生活、學習培訓、志愿服務,為黨組織和黨員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以財政投入為主,落實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經費。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經費納入園區管理費用,園區非公企業黨員繳納黨費全額返撥企業黨組織,市、縣留存黨費每年撥出一定比例支持園區黨建。福州、廈門、泉州、南平等地按照每名黨員100~200元標準安排園區非公企業黨組織工作經費,對新成立的企業黨組織一次性補助1000~3000元。
發揮黨組織作用,促進園區非公企業健康發展。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園區非公企業黨組織廣泛開展以“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比學習、比業績、比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三亮三比”主題活動,組織黨員為企業發展獻計出力。開展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助推企業發展行動,發揮企業黨組織在幫助落實惠企政策、申報項目、協調解決問題等方面的作用,提升黨組織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