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面過硬
深圳市共有各類園區309個,入園非公企業總數4.1萬多戶,吸納就業人口322萬,園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50%以上。市委高度重視園區黨建工作,堅持黨建工作與園區建設同步推進,及時傳達貫徹廈門會議精神,專門召開現場觀摩會、印發指導意見進行工作部署,推動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全面過硬。
著力理順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市、區、街道三級在園區黨建工作中的責任,市“兩新工委”負責全市園區黨建的宏觀指導、政策制定,各區委組織部(區“兩新工委”)負責轄區規模較大的園區,街道負責轄區規模較小的園區。將原隸屬市“兩新工委”的108個非公企業黨組織調整到園區,發揮其在園區的龍頭作用。組織園區內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黨組織,參與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共建。南山區在深圳高新科技園探索將園區內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組織關系納入統一管理,積極破解“多頭管理”問題。
著力健全組織體系。計劃用1~2年時間,在各園區統一依托園區管理單位或龍頭企業設立黨委。目前,全市共建立園區黨委95個,正在籌建214個,園區內非公企業黨組織6650個,管理黨員12.8萬名。各區以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層黨建專項工作任務為契機,因地制宜組建黨組織,目前已在園區新組建黨組織172個。南山區將黨建工作嵌入產業扶持鏈條,協調產業職能部門把扶持企業發展與落實黨建責任掛鉤,實行受理企業產業扶持申請同步采集黨建信息、產業部門走訪企業同步宣傳黨建工作、開展企業黨建工作同步解決企業困難,已推動組建黨組織27個。
著力加強基礎保障。市、區委每年按照黨員199名以下3萬元、200~499名5萬元、500名以上7萬元的標準,從留存黨費給各園區下撥黨建工作經費,市、區委各承擔50%。園區黨員活動經費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黨組織書記補貼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的標準,由各區列入財政預算。對園區黨組織上繳黨費全額返撥。多方共建園區黨的活動陣地,對已建成園區,整合現有公共配套設施及企業黨組織活動陣地;對新規劃園區,預留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用房,根據園區特點合理設置功能布局。目前全市園區共建立黨群活動服務中心369個。龍崗區專門出臺意見,明確將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建設納入工業區基礎設施功能配套范疇,并制定標準化建設清單,已建成的黨群活動中心全部配備“五室一站”(辦公室、會議室、文體活動室、閱覽室、談心室和黨員志愿者服務站)。
著力配強工作力量。按照園區黨員200人以下1名、200人以上2名的標準,配備專職黨建工作指導員,由市委組織部統一選聘、分配和培訓。市委組織部在先期選派44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基礎上,又公開選聘56名,全部派往市重點園區專職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福田區還根據非公企業黨員職工流動性大的特點,在部分園區黨委試點設置候補委員,屆中因人員變動出現委員空缺,由候補委員直接遞補,有力保證黨委班子穩定性和工作連續性。
著力發揮黨組織作用。福田區中央商務區緊密結合青年成長需求,依托CBD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組織開展“黨群咖啡館”、CBD白領黨群交流會、圓桌主題討論等活動,吸引周邊企業白領參加,大大增強黨組織活動影響力。南山區將每月25日定為“固定服務日”,根據企業需求制定65項活動和服務自選清單,組織黨員根據各自特長技能組成服務小組,深入園區各企業開展志愿服務。寶安區在福永大洋田工業園區設立“十八大代表熊永蘭工作室”,架起黨和政府聽民意、傳民聲、解民憂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