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慶華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關于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的思考
韋慶華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中共中央在全黨范圍內部署開展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教育活動,這是黨在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對于基層黨組織而言也是加強自身建設、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契機和有效抓手。本文將結合一個基層黨支部的工作實踐,就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問題做一些粗淺的思考。
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思考
黨的十八大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團結帶領群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的戰斗堡壘。”新《黨章》也明確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基層黨組織是否具有戰斗力、能否構筑堅強的戰斗堡壘,事關黨的工作基礎和黨執政的組織基礎。井岡山時期,我黨實行“支部建在連上”,并使之成為建黨、建軍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著眼于提高連隊的戰斗力。在領導“工農武裝割據”斗爭中,毛澤東同志就深切體會到“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而戰斗力源自于凝聚力,凝聚力決定戰斗力的大小,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如何,直接影響其戰斗力的發揮。因此,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下,應該成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著力點。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是我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也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基礎性、綜合性核科研基地,曾經為我國“兩彈一挺”成功研制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仍承擔著繁重的軍民融合科研生產任務。我支部所在的器材供應部,是原子能院的重要后勤保障單位,承擔著科研生產、工程建設物資采購和倉儲、裝卸運輸任務,能否做到“保障及時、品質優良、服務規范”,對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也是一種檢驗。幾年來,我們堅持融入中心、突出以人為本、強化服務型組織建設,產生了積極的效果,支部的凝聚力得到增強、戰斗力得到發揮,保證了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
習近平同志曾經著文,強調要“打好團結牌”,他講“懂團結是真聰明,會團結是真本領。團結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出新的生產力,也出干部。”實踐證明,一個團結的班子,就能影響和帶動群眾,就能出凝聚力、戰斗力;相反,班子間明爭暗斗,群眾是看在眼里、傷在心里,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離心傾向,最終傷害的是團隊,貽誤的是發展。所以,這些年在探索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的實踐中,我們始終把加強班子團結放在第一位,以班子的團結帶動黨員的團結、帶動員工的團結。在團結的問題上,我們要求班子成員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團結是單位發展的大事,而不是個人私事、小事,班子每個成員都要自覺維護班子的團結,成為團結的表率,努力做到“三同”(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三講”(講黨性、講協作、講信任)、“三重”(重事業、重溝通、重友誼)。實際管理工作中,強化“有權不爭權、分工不分家、補臺不拆臺”意識,有了問題擺在桌面上,打開窗戶說亮話,不怕臉紅,切忌會上不說會下說、當面不說背地說,努力營造心齊、氣順、風正的共事氛圍。器材供應部這些年雖然面臨體制不順、政策限制等多方面的發展瓶頸,但能夠做到隊伍不亂、人心不散,保質保量地完成繁重的采購和倉儲任務,特別是一些突擊性的任務如抗洪救災、綜合科技樓搬遷等,與班子的團結帶動是分不開的。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將來還是溝通。”溝通具有非權力支配性、非職責限定性、認同疏導性,是增強團隊凝聚力的良方。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強調的是教育,教育的雙方通常具有不對等性,很難產生即時效應,方式不當還會產生對立情緒。實際工作中,我們在堅持開展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學習教育、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黨員隊伍的同時,緊密結合單位管理和黨員群眾的思想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通過有效的溝通,活血化瘀,鎮風驅霾,疏通隔閡,改善關系,促進凝聚力的增強。因為像器材供應部這樣的基層黨組織,整天面對的是黨員群眾工作、生活中這樣那樣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光講“大道理”難貼心,也有距離感。支部工作只有通過有效的溝通,拉近距離,將心比心,心心相通,才能產生凝聚效應。比如:我們有位40多歲的黨員,不慎發生右腳復合型骨折,因對骨折危害程度認識不清,加之家里蓋房背負債務,拒聽醫生勸解,拒絕醫院手術,自尋“民間庸醫”救治,支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多次耐心勸解,融入真情,曉之以利害,最終使其接受了醫院治療,很快恢復了健康。再比如:我們有位年輕的黨員,研究生畢業來我單位從事采購工作近4年,因某工程的采購項目復雜,工作中多次與委托單位人員發生不快導致工作壓力大、心情郁悶,幾度想離職下海自謀職業,支部得知后多次找他談話,分析情況,講明道理,傳授打道的方式方法,并聯合其親屬一同做工作,最終疏解了他內心的壓力及郁悶,至今在崗位上安心工作。類似的溝通案例,可以說貫穿了支部工作始終。正是這種日常大量有效的溝通,使支部的凝聚力不斷增強。
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曾經講過:“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文化道是無形卻有情,其字面含義就是以文化人,也就是以感化人為目的,它可以立道、可以聚魂、可以固本,催生個體對于群體組織的歸屬感、認同感,是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不可缺少的酵素。基層黨組織在把好大方向的前提下,就是要多做凝聚工作,凝心聚力,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服務改革和發展。所以,這些年文化建設也成了我們支部建設的重要抓手,主要突出了以下幾個“強化”:
一是強化傳統教育。器材供應部有60年的歷史,前后經歷了幾次體制調整,但承擔科研生產物質供應保障的任務始終沒有改變,最多時達到近300人的隊伍,特別是在新基地建設、“兩彈一挺”研制攻關、重大科研平臺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服務及時、保障有力”的優良傳統。很多老同志一提起當年的事情就激動不已。我們在開展黨員干部和職工教育時就抓住這一點,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以激發黨員干部職工的自豪感、榮譽感。
二是強化服務理念。器材供應部就是后勤保障單位,服務是生存之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們始終要求黨員干部和職工增強窗口意識、服務意識,秉承“用戶至上、服務其中”的工作理念,傳承“寧可自己千辛萬苦、也不讓科研一事為難”的服務精神;開展“黨員先鋒崗”活動,要求黨員干部帶頭文明用語、微笑服務,做服務表率、當服務標兵。事實上,在我們的重點任務、突擊性的任務中,黨員確實沖在前面,不爭名奪利,不計較得失,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職工群眾。
三是強化活動凝聚。一個基層組織首先是要有活動,其次才是凝聚力。常年沒活動,組織就是形同虛設。這些年盡管日常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采購人員流動性也較大,支部仍然團隊建設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座談會、聯歡會、文體比賽、知識競賽、培訓、參觀、徒步活動等,以活動彰顯組織活力,以活動增強組織凝聚力。因為員工喜聞樂見的活動,可以喚起員工的熱情、增進員工間的流、激發員工的集體榮譽感,而這正是增強組織凝聚力所包含的內容。
總之,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是個很現實的課題,有了凝聚力,就不愁戰斗力。增強凝聚力的途徑方法也很多,本文只是結合我們器材供應部的實際,闡述了感同身受的幾點體會。實踐出真知,如何更好地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還需要我們把握當前黨建工作的大勢,結合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