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鄭州市委黨校 李孝敏
發揮檔案文化在現代公共文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
文/中共鄭州市委黨校 李孝敏
檔案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民族精神內涵,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創造、再挖掘、再升華,是對歷史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引領,發掘檔案文化資源,補齊檔案文化建設短板,凝集共識,切實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檔案文化;作用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關系到推進“四個全面”偉大戰略布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能否順利實現。檔案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民族精神內涵,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凝練、再創造、再挖掘、再升華,是對歷史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呵護與傳承,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引領,充分發掘檔案文化資源,補齊檔案文化建設短板,凝集共識,切實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一)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檔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構成,彰顯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維護了國家安全。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是一種文化現象,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基礎,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與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原始記錄的產物。檔案不僅是一種物質載體,而且具有極高的精神內涵,并展示著獨特的社會主義文化魅力。檔案文化有著民族獨有的顯著的精神內涵,可以說是一種民族精神的積淀,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情感寄托。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檔案文化所彰顯的文化軟實力的作用更加明顯,民族文化價值是檔案文化價值中最突出的表現之一。
(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我國加強文化建設,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以提供標準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務,滿足公民基本的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權益為根本目標。享受文化成果、參加文化活動、進行文化創造、文化成果受到保護等是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權益。公共檔案部門肩負著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檔案的工作,其工作成果滿足了公民的文化需求。
(三)增強公民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睓n案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是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積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中堅力量。在社會思潮日益多元化的當下,通過各地公共檔案部門組織的革命文化紀念活動、革命題材的展覽活動以及開發革命文化產品等,真正提高了檔案文化的服務效能,弘揚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激發民族凝聚力,增強了公民的文化自信。
(一)檔案文化建設資源不足。豐富的館藏是進行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豐富館藏、優化館藏結構,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滿足公眾利用需求。然而目前我國檔案館館藏資源不足且館藏結構單一,館藏來源范圍狹窄,載體形式單一,同時對自身館藏資源疏于開發,因而難以滿足群眾拓展知識和休閑娛樂的需求。
(二)文化服務機制不健全?,F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其重要特性在于“服務”,然而,檔案文化服務機制不健全有悖其服務性,如普通公民利用程序繁瑣,方式單一;服務理念偏于傳統,檔案工作人員甚至出現“官本位”的服務理念,淡化了公共檔案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意識。
(三)檔案文化人才建設有待加強。檔案文化服務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檔案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和服務精神。由于缺乏科學全面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標準,檔案工作門檻偏低。雖然某些地區也進行了檔案工作人員上崗前培訓考試,可是由于缺乏系統嚴格的規范程序和標準,往往收效甚微,影響了檔案利用的滿意度。
檔案中蘊含著人類豐富的精神文明成果,充分發揮檔案文化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是弘揚民族之魂、走向強國之路的重要環節和渠道。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及華夏文明都離不開檔案文化的傳承和記載。
(一)挖掘檔案文化資源。檔案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只有充分挖掘檔案文化資源,才能是繁榮發展檔案文化。第一,調查新資源,深入調查,摸清家底,對中華歷史文明不斷深入發掘,全面提升大數據時代檔案信息服務水平,夯實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檔案文化基礎。第二,制定新規劃。結合以往對歷史檔案資源挖掘的部分基礎,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與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歷程相關的檔案史料挖掘進度。同時隨著檔案館藏量的不斷增加,檔案資源內容不斷豐富,有必要制定出新的檔案資源研發規劃,以突出黨的建設歷史亮點。第三,找準新定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檔案文化所彰顯的傳統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推動力量,充分利用我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經濟發展的優勢,乘勢而上,做強、做好、做大檔案文化這篇大文章。
(二)創新檔案文化建設。文化是生產力,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關鍵,檔案文化也是軟實力。第一,創新思維。檔案文化思維創新是檔案文化傳承發展的靈魂和原動力。以思維創新引領創新行動,樹立“以文化人”思維。根據當前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和我國文化發展的規律,找出路(三)完善檔案文化發展的法治保障?!蛾P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必瀼亍稒n案法》是在我國進入改革攻堅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挖掘檔案文化資源、深化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現實需要。全面推進檔案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普及化、法治化、規范化、精細化,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認真做好檔案普法宣傳,增強“依法治檔”意識,使檔案法律法規真正入腦入心,為檔案文化繁榮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徑、選準目標使檔案文化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如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實現“中國夢”有關的檔案文化資源的挖掘,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覺與自信,充分有效利用檔案文化資源,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摒棄檔案文化發展的片面觀點。第二,創新體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檔案管理體制是檔案文化發展的活力。結合國情,不斷創新、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檔案文化管理體制,解放和發展檔案文化生產力,特別是要創新歷史文化遺產檔案管理體制,不斷推進檔案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三,創新內容。檔案詳細記錄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遺存、形式、內容、精神等,檔案文化傳承了歷史文明的精華,這正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根基。創新檔案文化內容是核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之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使檔案文化融入大眾、融入社會,實現檔案文化知識化、影視化、網絡化,從而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第四,創新方式。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檔案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受制于不同的傳承方式。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著眼于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創新檔案文化的傳承方式。面對當前文化發展的多樣性,發展新型文化業態,使檔案文化傳播方式愈加豐富多彩,從而增強其內容的感染力。
(四)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為了更好地發揮檔案文化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人才是支撐。第一,健全檔案人才培養機制。檔案館可以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利用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尤其加強與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檔案管理相關的人才隊伍建設。定期對檔案人才進行培訓,不斷更新檔案知識,洞悉檔案文化建設前沿,優化知識結構;加強檔案人才業務交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一批懂檔案、善管理、敢創新的檔案人才。第二,健全檔案人才管理機制。更新觀念,創新體制,政策傾斜,提供優厚待遇,引進海內外檔案專業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健全人才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建設結構合理的檔案人才隊伍,進而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決策咨詢項目,批準號:2015JC18,“河南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