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楊靜
關于審核認定干部人事檔案“三齡兩歷一身份”的思考
文/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楊靜
干部的“三齡兩歷一身份”是干部人事檔案的核心內容,認真審核“三齡兩歷一身份”,對發揮干部人事檔案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鑒別作用有重要意義。本文就“三齡兩歷一身份”信息審核認定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對策。
干部;人事檔案;三齡兩歷一身份
干部人事檔案記載著干部的基本信息和成長經歷,其中,干部的“三齡兩歷一身份”,即年齡、工齡、黨齡,學歷學位、工作經歷以及是否具有干部身份,是通過人事檔案識別干部的核心內容。近年來,媒體頻繁曝出一些干部為謀取私利涂改年齡工齡、偽造學歷工作經歷甚至捏造干部身份的熱點事件,干部人事檔案中“三齡兩歷一身份”的真實性令人擔憂。因此,為了確保干部人事檔案信息真實準確,有效地發揮人事檔案在干部選拔、評價以及任用過程中的鑒別作用,嚴肅認真地審核“三齡兩歷一身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審核認定干部的 “三齡兩歷一身份”等基本信息,既能掌握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是否完備,又關系到干部的任免、工資等切身利益。但是“三齡兩歷一身份”難以認定或認定失真,卻是干部檔案中常有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人事檔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審核“三齡兩歷一身份”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信息認定的準確性必須建立在管理制度嚴格以及管理人員業務熟悉、態度認真之上。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三齡兩歷一身份”審核認定的困難對象主要為參加工作較早的老同志。由于早期人事檔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規范、不科學等原因,造成部分干部檔案中反映其“三齡兩歷一身份”的材料缺失。而且很多材料中沒有公章、領導簽字、落款日期等重要信息就草草歸檔,這都加大了干部“三齡兩歷一身份”審核認定的難度。
(二)人事檔案管理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目前,部分單位的干部人事檔案主要由人事部或者組織部的工作人員兼職管理,許多檔案管理人員是“半路出家”,業務素質不過硬,對政策要求理解不到位,簡單粗糙翻閱檔案便得出結論。甚至個別單位不重視干部人事檔案的管理工作,造成檔案資料收集不齊全或丟失,致使“三齡兩歷一身份”的審核認定結果不準確。
(三)人事檔案轉遞執行不規范。當干部本人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發生變化后,干部人事檔案的管理部門應按相關規定,及時將其檔案轉遞出去。但在現實工作中,未嚴格遵守人事檔案轉遞規定的現象時有發生,如轉檔不及時,干部所在新單位無法及時收集、整理需歸檔材料,造成干部人事檔案和檔案材料分散保存;個別單位或部門甚至將干部人事檔案交由本人帶走,因此出現一些涂改、偽造材料的行為,造成審核認定結果嚴重不實。
(四)干部自身對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干部的“三齡兩歷一身份”信息缺乏準確性,某種程度上是由于干部本人對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的。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具體情況有三種:一是由于本人疏忽,填寫的信息不準確。二是干部對待檔案材料的態度不嚴肅,填寫信息時比較隨意,造成檔案中前后信息不一致;很多干部本人不了解哪些材料需要入檔,不能及時上交,影響了其基本信息的審核認定。三是故意為之。個別干部為了個人利益,不如實填寫個人信息,甚至偽造材料。以上原因,無疑給干部“三齡兩歷一身份”信息的審核認定工作帶來不小的困難。
干部“三齡兩歷一身份”的審核認定是一項政策性強、難度大的工作,干部人事檔案中各類材料是否齊全、內容是否真實、重要信息是否完整,是保證審核認定結果真實準確的重要因素。筆者認為,這不但需要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的長效機制,嚴格規范地執行各項制度,還應該不斷地探索新技術,拓展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的新天地。
(一)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制度,實現長效管理。
要規范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的收集、鑒別、整理、歸檔和干部人事檔案的查、借、用、轉等管理程序,堅決做到“五不查”“四不借”“三不轉”,防止人事檔案泄密和丟失,堅持定期、不定期核對,做到人檔相符。
(二)收集審核檔案材料時嚴格把關,確保質量過關。
首先,收集人事檔案材料時要嚴格把關,不僅做到及時收集整理,還應清除不需要歸檔的材料。干部人事檔案的管理部門需和檔案材料形成部門建立專門的溝通渠道,并且嚴格按照人事檔案管理的相關制度,落實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責任到人。人事檔案管理的部門還應具有主動意識,及時聯系檔案材料的形成部門并收集整理,確保材料齊全完整。其次,對收集的材料質量嚴格把關,鑒別質量。人事檔案管理者必須對收集的檔案材料進行認真仔細地鑒別,保證材料內容真實完整,形成日期、本人署名、單位印章等重要信息齊全。第三,對“三齡兩歷一身份”的審核認定嚴格把關。
(三)實現數字化管理,形成責任追究機制。各單位及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應該積極探索實施數字化管理,在原有管理基礎上,將現有檔案材料轉化為數字資料,借閱、統計等日常管理工作實現計算機操作,減少人為接觸原始紙質檔案的環節。另外,還應完善責任追究機制,追究造假者本人、檔案管理者以及授意或參與造假的相關人員的責任,嚴肅處理,對于心存僥幸的干部形成威懾。
[1]彭波.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缺失的成因分析與對策[J].云南檔案,2008(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