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飛
推動振興的有力杠桿——實施“互聯網+”行動方案
◎文/李飛
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始終關注互聯網及相關產業發展。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詞時指出:“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我省如能在新一輪振興中用好互聯網這個有力杠桿,必能撬動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國務院和省政府已就推動“互聯網+”做出明確部署
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我國推進“互聯網+”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提出了九個方面重點行動任務,包括“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制造”“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慧能源”“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益民服務”“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便捷交通”。省政府為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精神,于2015年12月30日印發了《遼寧省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總體思路是結合全省產業發展實際,推動全省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在國務院提出的九大任務的基礎上,我省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出了“互聯網+綠色生態”和“互聯網+人工智能”兩項重點工作,并且細化了每項工作的具體分工,11項工作任務分別由省發改委、工信委、科技廳等近20個省直部門牽頭,有利于工作落實和考核監督。
推動“互聯網+”是中央7號文件提出的明確要求
今年2月,中央印發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7號〕,共提出26項具體內容,在第12條“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依托本地實體經濟,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供應鏈物流、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為貫徹落實中央7號文件,省委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的實施方案》,將7號文件提出的26項內容細化為114項具體任務,其中第42條任務就是“積極推進落實‘互聯網+’行動”,并明確省發展改革委、各市人民政府為牽頭單位,省工信委、科技廳、交通廳等部門為配合單位。由此可見,推動“互聯網+”已成為我省當前一項熱點工作,也是推動新一輪振興的重要引擎。
實施“互聯網+”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手段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綜合研判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前提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為貫徹落實中央部署精神,省委、省政府于今年7月出臺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在“加快補齊發展短板”部分中,提出了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供應鏈物流、互聯網金融等新興產業,這些都是“互聯網+”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今年8月到9月,省政府陸續出臺了三次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意見,在《關于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中,進一步細化了我省依托“互聯網+”推進供給側改革的主要舉措。一是以“互聯網+”協同制造為重點,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在制造業全產業鏈集成運用,發展金融、交通、教育、醫療、旅游等行業應用軟件和解決方案,推進網絡安全、入侵檢測、身份驗證、數據安全等網絡和信息安全產品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二是培育發展電子商務、供應鏈物流等新業態,實現網絡經濟和實體經濟協同發展。三是積極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開發利用工業大數據,支持骨干企業開發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產品。四是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協同研發、眾包設計等新模式,組織開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試點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