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祝生
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 北京 100048
基于企業架構的信息化管理體系研究
劉祝生
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 北京 100048
隨著網絡信息化支撐業務領域的拓展,怎樣有效推動信息化規劃、建設及運維的精細化管理,逐漸沉穩企業網絡信息化管理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對企業架構的信息化管理體系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研究。
企業架構;信息化管理;研究
(一)以企業架構為核心。首先,應確定企業架構元模型,一般包括4個層面的標準化、結構化的框架,即業務、應用、數據及技術,從而對企業業務及IT 進行精準、全面、一致性的描述。其次,企業架構是涵蓋企業業務與IT的抽象描述,強調業務參與,各業務部門、信息部門負責人需親自組織協調,由相關業務部門牽頭,信息部門協同推進。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設計由業務和信息部門協同推進。技術架構設計由信息部門牽頭,業務部門協同推進。最后,在企業架構梳理過程中,受版本變更等因素的影響,企業架構會存在錯誤數據以及各架構層次數據不一致等問題,因此需要定期對企業架構進行整理,以保證企業架構之間的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
(二)企業架構的演進途徑。在全面了解企業現狀及架構藍圖之間差異的前提下,建立與企業實際規劃及業務發展相符的實施路徑圖。企業根據現狀分析成果與企業架構藍圖,將架構元模型與架構視圖作為基礎,對企業業務、應用、數據和技術4個層面上的差異情況進行詳細界定。匯總各層面的差異情況,對差異進行評估,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分析方案的潛在影響、演進的重要性與難度,及方案與公司規劃、計劃的偶合關系,對方案進行排序和篩選,確定差異演進的計劃、內容、優先級等。整理歸檔相關成果,從而形成演進途徑。
(三)項目管控工作的主要內容。1、項目可研階段。首先,結合企業架構的現狀,對項目范圍加以確定,同時應用企業架構關聯性分析規則,分析項目所關聯的企業架構內容, 在企業架構層面為項目建設提出架構需求,指導項目可研;其次,進行企業架構遵從評審,評審系統邊界、范圍、技術路線與架構演進需求的一致性。2、信息化項目概要設計階段。第一,以企業架構的一致性校驗與關聯性分析規則為基礎,對概要設計階段所完成的企業架構設計進行校驗與分析;第二,進行企業架構遵從評審,評審中間架構與架構演進需求的一致性,評估架構設計與架構要求的符合度,為項目設計階段評審提供依據。3、信息化系統上線階段。首先,以企業架構的一致性校驗與關聯性分析規則為基礎,對系統上線階段所完成的企業架構設計進行校驗與分析,提供架構審查結果,審查通過后形成基于項目的正式狀態的架構;其次,進行企業架構遵從評審,評審架構實現與架構設計的一致性,評估架構實現與架構要求的符合度,為系統上線評審提供依據。
(四)運維支撐體系。根據相關運維服務的標準與規范要求,將企業架構技術組件依賴性和風險分析與信息化運維決策相結合、企業架構技術組件依賴性和風險評估與運維服務評估相結合、企業架構設計的一致性檢查與信息化運維風險管理相結合、企業架構演進路線與運維服務策略計劃相結合等,提高信息化運維服務流程價值,從而減少運維成本的投入以及和大幅改善與提升服務質量。
(五)應用評價體系。當信息化項目實施交付后,依靠一體化技術平臺注冊信息系統相應的功能,通過企業級數據倉庫,在架構核心元素的基礎上,在信息系統運行期間定期抽取用戶使用系統功能的效率、運行缺陷等數據,根據相關評價指標,對其進行應用分析與評價。基于企業架構的應用評價一方面能夠識別信息化對業務支撐的薄弱環節,以此提高信息化支撐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識別低效率業務流程環節,促進業務流程優化,保障業務流程的高效率運行。
(一)組織措施。1、成立企業架構管理委員會。在企業總信息師的引領下,成立企業架構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成員覆蓋架構、業務和項目管理各個領域。負責組織架構設計和架構現狀梳理,組織制定企業架構實施的流程、標準和規范,開展架構評審等工作。2、構建架構技能框架。架構技能框架通常包括一般性技能,如領導能力、溝通能力等;業務技能和方法,如戰略規劃、業務場景分析等;企業架構技能,如建模、流程設計、系統集成等;項目群及項目管理技能,如管理業務變更、項目管理方法和工具等;IT通用知識技能,如工具、網絡等;IT 技術類技能,如軟件工程、信息安全等。3、制定架構師培養選拔管理辦法。從公司各部門遴選合適的人員,建立規范的架構師職業發展路線。設計專業培訓課程,提高企業架構師團隊水平,為公司架構專家庫建設提供合格的人才儲備。
(二)技術措施。1、架構管理系統。在企業架構管理系統中,不但要記錄企業業務與IT支撐的核心內容,而且還要分析這些內容間的關聯性,檢驗并標識其中的不一致性;架構管理系統能夠提供設計、分析、存儲、展示所有相關的企業架構內容。2、規劃計劃管理系統。根據企業架構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企業業務與信息化戰略需求,開展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年度投資計劃管理;規劃計劃管理系統包含現狀差異分析、信息化項目儲備庫及規劃計劃等管理功能。3、項目管理系統。基于架構的項目管控工作方法,結合信息化項目管理全過程,實現信息化項目的“可控、在控”功能。4、運維服務管理系統。基于企業架構視圖的展示與架構關聯性分析,結合信息化運維服務標準, 優化服務質量;運維服務管理系統實現服務臺、事件、發布、配置等管理功能。5、應用評價管理系統。通過企業級數據倉庫,以架構核心元素為基礎,抽取關鍵數據,結合評價指標對其進行評價、分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企業架構理論指導信息化建設。立足于企業戰略目標,保持信息化建設與企業戰略的同步,從而提高信息化項目建設的質量、信息化運維服務水平。
[1]范玉順.面向服務的企業架構[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02).
[2]陳春霖.以“企業架構”為核心的一體化 IT 治理體系研究[J].華東電力,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