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丹 張雪飛 周瑞葳
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建設
梁丹張雪飛周瑞葳
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在人們物質資料財富得到極大滿足的同時,社會出現了道德失范、誠信危機、漠視生命、思想腐化、生態環境惡化等現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時期,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市道德建設刻不容緩。
市場經濟;道德建設
德國學者科斯洛夫斯基曾提出人類有兩個偉大的動力:最強的動力,追求經濟利益;最好的動力,追求道德完善的動力。社會主義道德作為一種觀念和社會現象,一旦形成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鞏固促進推動的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本質上要求社會主義道德為其發展提供一個有利的外部條件和充滿活力有序的市場交易秩序。
社會主義道德總體上在不斷提升、完善。我國社會主義的道德總體上是積極的向上的。首先人們的道德觀念是不斷進步的,逐漸認識到社會主義道德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如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其次,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不斷擴展,涉及社會、家庭、個人等領域,并涉及到各個行業,社會主義道德的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主義道德在某些方面存在滑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由以前的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轉化,新舊觀念之間相互碰撞,人們的道德修養方面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情況。誠信危機、漠視生命、思想道德腐化、生態環境惡化正在從根本上威脅現代文明,尤其是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導致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異端事件頻頻發生。例如“蘇丹紅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我爸是李剛事件”等。不僅如此,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惡化,人類在利用大自然時沒有遵循自然規律,過度開發利用大大超過了大自然自身的再生產和自我進化能力,最終引發了環境污染、生態危機、能源危機等等威脅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是一種追求眼前利益的不道德的短期行為。
市場的功利性是社會主義道德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市場經濟具有逐利性,從而決定了其內在的追求利益性,保持高效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場經濟的本質。這種本質在客觀上必然會導致“拜金主義”、“唯利是圖”、“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想道德觀念的產生,還會導致“極端個人主義”、“兩極分化”等消極思想道德觀念的泛濫,這些消極的道德觀念誘發和引起自私自利、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權力腐敗等等現象。市場主體為了盡最大可能追求利益,為了是自己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采取不正當競爭,獲取不正當利益,生產者提供假冒偽劣產品,銷售者在交換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缺斤少兩,只顧個人當前利益,損害他人正當長遠利益,甚至出現了對生命的漠視,在食品行業中,一些企業為追求利潤,置人生命健康于不顧,做出一些喪失道德良知的行為,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足、教育資金投入不足、基礎教育設施不健全、教師素質整體不高、尤其專業德育教師不足,直接影響到人們道德素質的提高。其次,獎懲機制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同時,社會主義道德獎懲機制卻沒有及時作相應的調整,導致了人們對做好事等弘揚社會主旋律,學習先進事跡缺乏積極性,獎懲制度不夠鮮明,出現了“見死不救”、“老人摔倒無人扶”等現象,要解決這些現象不健全相應的獎懲機制,僅僅依靠社會輿論的譴責是不夠的。再次,社會主義建設存在“一手軟”的問題,經濟建設取得矚目成就,人們的物質得到極大滿足,而精神文化嚴重不足。最后,自我修養不足。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人們不斷地追求物質利益,在市場參與中為了獲得更多物質利益,丟掉了作為一個人最起碼的人格,自我修養不足,直接影響著自己周邊的人。
堅持效益與公平相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效益經濟,最終造成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中的個人地位存在著不平等,一些人利用手中權利享有一定特,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就業存在男女、地域不平等,部分地區存在地方保護主義。要克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追逐效益所引起的問題,促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就必須要以公平為前提,每個人在同一標準下平等的參與社會競爭,打破區域保護主義,實現優勝劣汰,因此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應堅持效益優先,兼顧公平。
堅持集體主義原則。集體主義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一重要原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個人利益是統一的,正如劉少奇所說:“社會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就是這樣一個有機體的統一體,一方面個人依賴于集體,集體是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條件和社會環境,集體利益中包含著每個個體成員的利益,另一方面,集體也要依靠其成員的團結協作和共同奮斗,集體利益為個人利益的實現提供可靠保障。”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將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目標,從而實現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和諧一致。堅持集體主義要存大同,求小異,要尊重個體的基本權利和尊嚴,使個體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是個體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更好的實現集體主義。
繼承和吸收一切先進的文明。在繼承傳統美德的基礎賦予傳統美德新的時代內涵,促進社會發展,發揮誠信、謙敬、禮讓、勤儉等優秀的傳統道德的規范作用,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過程就是對傳統道德的一種揚棄,使優秀傳統道德的時代化。此外,我們還要吸收國外一切先進文化道德。我們在對待西方倫理道德時要堅持“三個有利于”的原則,要采取一種揚棄方法,使其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在學習的基礎上洋為中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建設服務。
[1]彭剛.文明轉型與道德重建[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1(1).
梁丹(1991—),新疆庫爾勒人,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張雪飛(1989—),新疆阿克蘇人,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周瑞葳(1991—),新疆烏魯木齊人,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