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風 陳 輝
1.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成都 610000 2.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成都 610000
國有企業薪酬改革設計——以NY公司為例
李風1陳輝2
1.西南財經大學四川成都6100002.西南財經大學四川成都610000
本文通過分析NY公司在人力資源和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薪酬標準不統一,薪酬結構不統一,實際人工成本與激勵效果相背離,核心崗位和關鍵崗位的激勵不足,針對性的從人力資源頂層設計開始,將薪酬方案設計與企業整體人力資源管理緊密聯系,取得良好效果。
薪酬管理;薪酬方案;設計
薪酬是什么?從狹義的角度來看,薪酬“是指個人獲得的以工資、獎金及以金錢或實物形式支付的勞動回報”。而廣義的薪酬“包括經濟件的報酬和非經濟性的報酬,經濟性的報酬指工資、獎金、福利待遇和假期等。非經濟性的報酬指個人對企業及對工作本身在心理上的一種感受”①。本文主要描述的薪酬方案設計范圍重點在狹義薪酬的概念中,而通過非經濟報酬激勵員工更多是一種管理者的藝術。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希望通過付出最少的薪酬,就能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為企業創造最多的財富。如果站在財務角度看,“應付職工薪酬”一欄包含了企業為員工付出的全部人工成本,其中有工資、獎金、社會保險與公積金、福利、工會、培訓、勞動保護費用等科目。直接支付到員工賬戶的實發工資,一般只有人工成本的50%~60%。一般企業對薪酬的感知和員工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就在于人工成本與實發工資之間的差異。如果企業不能通過有效的薪酬體系設計,讓員工體會到全面薪酬的激勵,只會使已經支付的巨大薪酬成本成為企業的沉沒成本,甚至帶來負面作用。
另外,薪酬的科目設計和結構體現了企業管理的導向和理念。國有企業的薪酬結構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一般分為崗位工資、工齡工資、職稱津貼、伙食補貼、交通補貼、勞保補貼等各種名目繁多的科目,體現重平均、重保障,崗位之間的工資差距不大;外資和民企的工資結構一般較為簡單,一般就分為年薪制和月薪*發薪月數(俗稱幾個月工資,例如14個月工資),補貼較少,不同層級崗位間差距較大,重點傾向于高管和核心崗位員工。兩類企業的薪酬結構均有其優缺點,進行薪酬方案設計時,必須結合本企業的戰略和理念,分析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和內外部環境,綜合平衡后決定本企業的工資科目、津補貼的設立、獎金分配制度和工資固浮比。
迄今為止,有關薪酬方案設計的論文基本是針對某一企業整體性的薪資設計,而對于一個企業處于集團模式運作、多種業態經營、多種薪酬結構并存的情況下,進行統一的薪資管理的論述較少。本文試圖通過分析一個集團性質的公司,描述整合不同業務單元薪資結構、包括對新收購企業的薪資設計,來展現薪資改革和設計的過程。
(一)案例背景
NY公司是一個集團性質的發電類投資、運營、管理公司,既有自身投資建設的發電站,也并購其它企業的電站,并由自身的專業管理團隊進行運營管理。
由于電站來源的復雜性,各電站的人力資源體系也有較大差別。從電站人員素質看,NY公司自身投資建設轉運營的電站一般員工隊伍素質較高,學歷均為電力對口院校和專業的大專學歷以上,管理人員也是社會招聘業內著名企業的員工或由總部外派;而收購電站的員工構成則五花八門,有以前電站老板、地方主管單位官員的親戚、為避免收購裁員后勤轉運營的低學歷員工等,并且其中學習過電力知識的員工一般也不超過中專學歷。
而從各電站薪酬結構看,NY公司自建電站人員薪酬結構一般和總部保持一致,有濃厚的國企特色,分基本工資、津補貼、福利費、加班費和年終獎。而收購電站和NY公司自建電站薪酬結構之間則差異極大,甚至不同的收購電站之間差異也很大。例如:部分電站只有崗位工資差別,獎金從發電的回收電費中計提1%,每個員工根據自身的獎金系數來分配計提的獎金總額;部分電站為逃避高昂的社保負擔,將員工基本工資壓得極低,剩下大量都為津補貼,如采用高原補貼、采暖基金、每月回家路費報銷等各種可不計入工資總額的類工資形式發放工資。
隨著NY公司事業發展,旗下運營電站越來越多,各電站之間的交流也頻繁起來。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不統一、特別是薪酬結構的不統一,給各電站之間人員流動造成了很大困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各電站員工進行相互支援時,加班費核算標準不一致,導致同崗位員工同樣工時的加班收入差距較大;2、不同單位員工一起交流培訓,培訓補貼標準差異較大;3、薪酬體系不一致,出現了部分人工成本較高的單位因社保公積金繳納較多、員工實發工資可能偏少,反而出現了負面激勵作用;4、薪酬中固浮比的差別,導致了年終獎核算時,部分電站年終獎金較少,而部分電站年終獎金較高,造成內部隊伍的不穩定;5、各電站中中高層管理者收入差距較大,造成核心骨干流失率偏高;6、各電站之間盲目攀比,管理者繞過管控較嚴的人工成本科目,從行政費用中參照其它電站最高標準給員工私設補貼。
這一系列的問題使NY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下定決心,要求重新設計一套符合電站實際情況的、統一的薪酬體系,目標是內部要體現公平性,但同時也要有激勵性,體現核心員工的價值、關注關鍵崗位薪酬競爭力。
(二)建立以崗位價值和個人價值為導向的統一薪酬體系
1、進行崗位調整和價值評估
由于各電站負責人工作經歷、管理理念不同,對電站的工作設計和崗位設計也存在一定的區別,從層級看,從廠長到底層班員崗位最多有七級,最少有四級;從性質看,同屬于運行值長類崗位,不同電站就有總值長、大值長、正值長、副值長、代值長等差別,而且類似崗位的管理幅度也有區別。
人力資源部通過聯合生產部,對電站組織機構進行了重新評估,按有效分工、責任明確、機構精簡的原則,明確了電站崗位的四個層級,分別為:廠級、廠部門級、班值長與工程師級、班員級。每個崗位層級分正副崗位,對應兩個薪級,旨在通過薪酬改革同時推動生產改革。
2、薪酬結構改革
崗位評估完成后,NY公司人力資源部進行了“薪資字典”的梳理,將各發薪單元的薪資結構和薪資科目進行匯總分析,梳理出了四大板塊:基本工資、津補貼、加班費和獎金。后面所有的薪資科目設計均圍繞這四大板塊展開。以前基本工資科目涵蓋內容較多,在進行大幅合并后,基本工資科目僅保留兩個實體項目:崗位工資和工齡工資,取消了職稱工資、學歷工資、保留工資、保健工資、調節工資等各單位存在的項目。最后余下的薪酬板塊進行三統一:統一同崗位的獎金基數、統一加班費核算基數、統一差旅費用標準。通過統計原各電站同崗位人員年薪酬標準,再根據統一的津補貼、獎金標準進行反向核算出新崗位工資,得出新的崗位工資中值,確定各崗位薪酬帶寬②。
3、評估員工個人價值
前述薪酬結構調整后,基本工資只設崗位工資和工齡工資,因此對崗位工資的水平設計成為重點。崗位工資主要以員工所在崗位為基礎,同時關注員工學歷、績效、職稱、職業資格、工作年限、所獲榮譽等外部情況,綜合平衡在崗員工的實際情況,擬定出一套崗位工資的入位標準,并且今后新招聘人員參照類似條件納入崗位工資體系。今后如果在崗位不變的情況下要進行調資,就要參考員工今后的績效水平、能力發展水平,經過競聘答辯或其它公開評比的形式進行排序,同時決定員工的調資水平。
4、各電站工資總額的綜合平衡
因為各電站的歷史原因,造成員工平均收入水平存在差別。經過崗位評估和薪酬改革后,各電站雖已納入同一套薪酬體系,但仍無法完全彌補這一差距。為了保證公平,人力資源部設計在工資總額上,要體現出各電站的貢獻程度。因此在編制相同的電站中,推行工資總額同基數管理,再根據電站的總體績效進行工資總額放縮。各電站可以將發放日常工資后產生的結余工資,進行二次分配。這樣既體現了具體到個體上,工資存在激勵性,總體上又解決了各電站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總額不公平問題。
5、嚴控人工成本外亂設補貼行為
NY總部主要以兩個方式進行管控:自上而下,要求財務部配合人力資源部,嚴格管控各家行政預算,不得在人工成本范圍以外發放工資類補貼;自下而上,鼓勵不同單位員工對其它單位的私設補貼情況進行檢舉,獎勵舉報員工的同時,對違規單位負責人進行紀律處分。這樣有效遏制了各下屬電站擾亂薪酬體系的行為。
(三)新薪酬體系實施成效
1、機構精簡,促進了NY單位生產管理
生產體系的改革是NY公司總部一直希望推動的工作,但由于上級缺乏推動手段,加上一線管理人員為自身利益進行的激烈的抵觸,造成生產管理一直無法統一。
通過人力資源部的薪酬體系改革,進行的客觀崗位評估,加上集體工資總額管理與管理者本人獎金掛鉤等辦法,使一線管理人員失去的抵觸的口實,加上抵觸可能造成自身直接利益受損,因此改革得以順利推進,生產效率也得到明顯提高。
2、核心崗位價值得以體現。新推行的薪酬體系通過崗位工資差別體現個人價值的差別,而崗位工資差別來源于崗位評估、個人學歷、職業技能、績效、工作榮譽等一系列客觀的評估標準確定的,使核心崗位高素質員工的待遇明顯高于非核心崗位員工,有效提升了核心員工的榮譽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總體績效,且核心員工流失率明顯降低。
3、員工間盲目攀比工資現象明顯減少
新的薪酬體系簡單易懂,每名員工的工資差距主要來自崗位工資,而崗位工資的確定因素也是公開透明的,這樣減少了員工相互之間的猜忌,今后極少出現相互交流后向上級反映待遇不公的情況。
一個企業進行新的薪酬體系改革,尤其是類似NY這種集團化、下屬項目來源復雜的公司,不能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對薪酬問題綜合全面的分析。組織機構和崗位設置的問題、績效的問題、人員素質的問題、培訓的問題都要與薪酬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量。重點應考慮四個方面問題:
(一)薪酬設計首先是要服務于企業戰略,并體現企業的文化和管理導向,一個完全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一般工資設計就搭配崗位工資和獎金,強調崗位價值和結果導向的文化,讓員工對升職加薪和獎金收入有明確預期。
(二)薪酬體系設計的前提是崗位評估,崗位評估一般面臨較大的阻力,尤以預感自己將在崗位評估中權力和利益受損的人群首當其沖。如不能得到企業主要負責人支持和強勢部門的配合,極有可能面臨評估成果成為一紙空文的尷尬局面。必須在評估前預料到強力推進的會產生的最壞后果,并做局面失控的預案,以備萬無一失。
(三)如果下屬單位薪酬差異較大,不能以簡單統一標準來拉平薪酬差距,或以寬帶薪酬為理由進行簡單的區分,必須對薪酬的差異有充分的依據,讓人信服。在保持個體差距的前提下,可以對組織總體工資水平進行調控,加入團隊績效工資二次分配的要素,緩解差異。
(四)薪酬功能必須和人力資源其它管理功能進行配合,績效、培訓和薪酬的掛鉤要體現在獎金分配和調資上,薪酬管理要配合崗位晉升的管理。應充分運用各種薪酬方法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整體有效性,而非簡單的以掩蓋矛盾為目的設計薪酬體系。
本文通過分析NY公司的薪酬體系設計過程和實施情況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一)人的欲望的無止境的,員工永遠關注人有我無的,不會關注人無我有的;(二)要充分理解教科書上對薪酬設計的要求:對外要有競爭力,對內要有公平性③在管理的實踐中,對內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重要性甚至高于對外競爭。內部薪酬結構出現問題很可能給企業造成極大的困擾和損害。(三)通過科學合理的薪酬設計,可以給下屬單位原來各自為政的松散管理變成集團軍式的強力管理,發揮出強大的戰斗力。(四)在人工成本有限的情況下,要注意多種激勵模式結合。核心崗位員工希望得到企業的關注和一定的優待,以滿足內心的榮譽感,并非是工資上要漫天要價。需要充分分析員工的訴求,以達到激勵效果最大化。
注釋
1冉斌,王清,蔡巍.企業薪酬方案設計與操作[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4.
2李永周著.薪酬管理 理論、制度與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57.
3文躍然主編.薪酬管理原理(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4.
[1](美)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P.Robbins),(美)大衛·A·德森佐(DavidA.DeCenzo)著,毛蘊詩主譯.管理學原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姜碩,孫奕馳著.現代企業薪酬制度理論與實務研究[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4.
第二作者:陳輝(1978-),籍貫安徽懷寧,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現任四川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政企財務管理。
李風(1985-),籍貫四川樂山,西南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系碩士研究生畢業,人力資源經濟師,現任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水電事業部人力資源政策規劃經理,研究方向人力資源薪酬及激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