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蓮惠
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671600
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楊蓮惠
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671600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加之與國際經濟之間的不斷深化的交流與合作,使得中國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復雜,企業的管理難度的不斷加大。同時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沖擊,傳統企業的管理與生產模式也受到很大的沖擊,以此如何更加深度的分析企業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如何深化企業由內而外的企業改革,更好的進行企業的經濟管理以及管理創新,將企業轉化成為一個符合市場形勢的現代新型企業,是每一個企業必須要面對與解決實際課題,也是企業成功的進行“互聯網+”轉型的關鍵。
企業管理;互聯網+ 流程再造;組織創新
現代企業管理在隨著中國經濟的三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無論是對于銷售渠道的擴展與控制,還是對于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都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由于互聯網經濟的沖擊以及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使得國家在產業升級與資源整合的力度上不斷加大,同時國際貿易與經濟形勢的改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傳統分銷模式的改變都在不斷促使企業進行自身的組織結構的改革,提高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時的應變能力,提高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只有不斷進行企業自身的深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的生存能力,也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組織職能部門職責劃分不明確
由于傳統企業在組織結構上的漏洞,使得企業在實際管理活動中,同一個一線職能部門會受到多個管理部分的管理,由于出現了多個管理領導者,一線的職能部門在生產管理活動中進行基本的改革變化時往往需要請示多個部門領導,而部門領導之間的相互溝通有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人力進行,且溝通的效果與及時性不能滿足一線部門的要求,嚴重限制了一線部門對于生產活動的及時調整。而在某些企業管理事項中同時也存在沒有相關管理部門出現的情況,導致一線部門沒有辦法及時向上級反饋相關信息,導致企業的商業生產活動沒有辦法及時高效的完成。
(二)企業缺乏全面經濟管理意識
由于企業主要是將產品更快更好的傳遞給消費者,獲取消費者支付的報酬,由此企業在經濟管理活動中更加看重對于市場的擴展以及銷售渠道的維護,缺乏對于企業整個市場活動的管理意識,缺乏相應的整體商業活動的把控能力。同時企業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將企業的管理權限分散到很多的中層管理者中,通過匯總中層管理者的反饋信息,對整個企業的情況才能夠有一定的了解與把控。由于是對信息的再整理,使得全面管理企業的管理者缺乏對于一線資料的了解,缺乏企業全面管理的直接數據支撐。
(三)企業缺乏對于消費者以及市場信息的挖掘與反饋
由于經濟生活的不斷完善,消費者在日常的消費過程中,對于產品的消費心理以及產品訴求開始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而企業沒有對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進行調查挖掘,而是一味的生產以前的產品組合,將會丟失一部門需求已經發生變化的消費者,同時產品的升級換代沒有進行同行業的對比,產品升級特點不明顯,使得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難以對本企業產品形成強烈的購買傾向。同時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以及產業鏈的調整,使得企業生存發展的政策、法律環境發生變化,如果企業沒有辦法對國家的經濟政策有一定的預判與解讀,就沒有辦法將企業的生產與發展與國家經濟環節結合起來,將會嚴重制約企業的自身發展。同時在對于其市場他競爭者與本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把控上缺乏系統長久的跟蹤,將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生產經營風險。
(四)組織內部之間信息交流不及時,企業組織結構存在漏洞
由于企業之間的信息傳播大多數是自上而下或者是自下而上,同一層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傳播缺乏必要的媒介,而相應的信息傳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且信息在傳播中可能因為相關職能部門的信息統計改造將原本信息需要傳遞的最重要的關鍵信息覆蓋,導致信息溝通的不準確與不及時,導致重大的溝通障礙錯誤。同時,高層在制定的相應的生產管理實務在落實的時候,由于缺乏對于一線員工與組織的反饋信息的及時溝通,使得計劃在具體實施中缺乏隨機應變的靈活性,讓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不能夠適應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消費需求變化以及市場競爭要求。
(五)缺乏互聯網思維,不積極尋求“互聯網+”的模式轉換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生產經營思維,只是單純的維護企業分銷渠道,而不是擴展企業的互聯網思維,不將企業進行互聯網改造,就會將企業脫離于市場發展的實際。同時一些企業由于此時的市場良好,且分銷渠道完善,就拒絕互聯網思維的轉換,完全依托于現有的生產經營模式,而不進行電子商務探索以及互聯網思維的轉換,將企業的發展步伐停止下來。同時企業不利用互聯網這樣的一個新型的交流媒介,就沒有辦法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就沒有辦法及時有效的調整企業的生產計劃,也就沒有辦法將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以市場對應起來,也就沒有辦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下的企業轉型與市場競爭。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形勢下,作為市場主體,企業要持續發展必須緊緊扭住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人才管理這三大根本要素,進行自我“健體”支撐,從而使企業這棵“樹”在千變萬化的局勢下不動搖,在千變萬化的風險中不消失,在千變萬化的環境中不枯萎,而且越長越大,越長越旺。
(一)積極分析市場環境以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當前,我們面對產品同質化、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等現象,行業產能過剩等困難與挑戰,企業必須抓住供給側改革這個關鍵,精準掌握國家發展行情,努力促進現行產品快速向符合國家發展戰略方向的高科技含量、高水準節能、高標準環保、高效益獲取的新型產品升級,并且牢固樹立“誰讓客戶信任,誰就將贏得市場”的營銷理念,結合互聯網、大數據,實現產品的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不斷為廣大客戶提供質量更好的產品和更佳的服務。只有永不停步的轉型升級,企業才能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和更高的產業效能,真正使企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積極引進計算機管理系統,使企業管理過程網絡化
由于計算機基礎設施的全面推進,使得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大量使用計算機,因此企業在進行企業的管理的同時,需要積極引進相關的先進系統軟件,如對企業人員績效考核的軟件、財務現代化管理軟件等。讓企業的管理實際中,減少對于基礎人工的使用,大量使用基礎軟件進行管理。企業不僅需要及時掌握相關的統計數據,然后通過數據分析對相關人員或者職能部門進行處理或者獎勵,同時還要及時對軟件本身進行升級換代,不斷適應企業發展變化的管理實際的要求,同時對于軟件相關的管理人員積極引進與培訓,滿足企業對于軟件設施建設的需要,保障企業在軟件管理方面的能力與應用。
(三)積極改革組織結構,促使信息交流透明化
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更多的是金字塔型的構建,這樣的組織結構管理等級明顯,晉升渠道明朗,但是在信息的及時有效溝通上存在嚴重的延遲與滯后性,現代企業的組織結構的基本要求就是扁平化,管理者需要同時對多個部門的情況進行把控,及時高效的完成決策判斷,同時組織前端的部門相互之間的溝通也更加高效直接,不需要進行相關部門的傳遞與再傳遞,實現了信息溝通的及時性,也方便企業的進行快速的企業政策變化與政策落實監督。同時在組織結構中,職能部門的職責更加專業化,相互之間的負面影響降低,各個職能部門之間不需要相互負責,而所有職能部門的領導者都只有一個,避免了領導者之間的相互溝通對企業實務建設的影響,提高了企業將信息與政策轉換成為實際生產經營計劃變化的效率,提高了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四)積極進行企業流程再造,實現“互聯網+”轉型
全面深化企業的“互聯網+”的模式轉型,讓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徹底的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首先改變企業以前生產模式中的先生產在銷售的模式,轉換成為定制型生產與訂單型生產。通過對于消費者的需求的分析以及訂單整理合理安排企業的生產計劃,并將原料的購買、生產計劃的安排、物流倉儲、資金的支付與回收整理成為一個系統化的模式,對企業的生產進行流程改造。同時企業也需要依托互聯網的分銷手段,積極進行網店以及線上渠道的建設,將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轉化成為需求服務滿足型轉換,實現企業靈庫存零欠賬的現代企業經營目標。同時企業需要積極的與相關的政府部門進行合作,推動政府對于企業互聯網轉型的支持,提高企業在互聯網轉型建設實際中相關技術、政策的支撐,實現企業與政府的協同,促進企業的經營管理升級。
(五)積極引進管理人才,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高
有了一支優質、優秀的人才隊伍和復合型人才方陣,就有了企業明天的希望。企業在經營管理實務中,需要樹立全面經濟管理的理念,提高企業管理層對于經濟管理的認識。同時企業需要積極引進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首先是對在企業內部提拔相應的管理人才,這些人才不僅熟悉企業的生產管理實際,同時對于相關事務具有于一定的業務能力,可以更加高效的投入到管理實際中去,提升管理水平。同時企業也可以挖掘同行業相關的管理人才,這些人才不僅熟悉競爭的情況,同時熟悉行業實務,可以更好的進行市場化的改革與管理,提高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還有就是企業需要積極注入新鮮血液,需要進行高校以及社會招聘,高校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論經驗在進行相應的一線技術培訓之后,可以快速的投入到一線管理實際中去。社會其他行業管理人員可以帶來新的管理理念,促進企業管理階層的管理意識升級與融合,實現企業管理的實戰化、專業化升級。同時,企業還要特別注重對人才的人性化關懷,真正使人才在關愛中對企業生情,在企業中生根,永遠為企業自發其力。只有這樣,新常態下的企業道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越走越強!
企業經濟管理是指導企業進行現代化生產經營活動過程的重要步驟,是企業實現業務增長與企業升級的重要方式。因此,現代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時應當積極樹立全面經濟管理的理念,不斷強化企業的“互聯網+”思維模式的轉化,實現企業組織結構的扁平化發展,提高組織間信息傳播的效率,通過對于市場環境變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的分析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流程進行再造,積極引進優秀管理人才,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可以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才能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1]高景松,高建為.構建企業創新管理體系[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6.04.
[2]溫娟.論加強企業經濟管理措施[J].科技資訊2011.26.
[3]趙建軍.強化和創新企業經濟管理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2.08.
[4]馮亮源.談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A].經濟生活----2012商會經濟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5]徐向陽.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策略問題研究[J].管理觀察,2014.17.
[6]曲成健.國有企業培訓動力的生成機制與其弱化的原因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