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靜
湖北警官學院 湖北 430034
商法教學模式在社會需求視角下的分析
許靜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430034
商法在現如今的經濟社會活動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因此商法在法律體系之中的地位也逐漸提高,社會中對商法專業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在這種趨勢下,商法教學如何能夠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怎樣解決商法教學中出現的難點和問題,并對商法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是目前商法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對社會需求下商法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改革創新進行了探討分析。
商法;教學模式;社會需求
法學在現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法學教學因而也成為重中之重,特別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與訓練。但是目前我國的法學教育過程中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在龐大的法律體系中,商法是其中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因其自身的獨有的特點而不同于法律體系中的其他學科。
(一)目前我國商事法律內容比較繁雜,沒有形成統一的體系。從傳統的商法教學這一角度來看,商法包含很多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的不同學科,包括商主體法和商行為法等這些相對比較獨立的部門,而商主體法又是由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和相關的工商登記管理條例等組成的,商行為法則是由破產法、保險法、海商法和票據法等組成的(王月,2009)。這些不同的學科是通過“商主體的營利性”這條學理主線集合在商法學這一大的體系中。
(二)目前我國的商法教學在技術上的要求比較高,實踐性比較強。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為適應于商事交易商法隨之形成,因此,相比于民法,商法更加具有專業和技術性,并不容易被市民社會的一般經驗學習應用。而且在商法教學中,商事規則和具體的交易聯系、交易制度的關系對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他們并不能很好的對法律進行透徹的理解,也很難掌握好商法的技能。
(三)商法的變動性比較大。商法中的各種商事法律關系通常會隨著市場商業活動的不斷發展而發生變化(龔志軍,2009)。所以,在商法的基本精神比較穩定的前提下,商事規范如果想適應于不斷變化發展的商事交易活動,必須進行改革完善。
(四)商法是一門跨法律類別的跨學科。商法實際上是以多個學科作為基礎的法律部門,例如在研究公司的變更資本時,需要用到會計、稅務和財政等的知識。
(一)商法教學理念模糊
目前我國教育部在制定本科法學教學目標時,并沒有對法學教育理念做出具體的要求,只是提出了一般套用高等教育的教學目標,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從事政法實際工作的法律專業人才”。
(二)商法教學模式不夠成熟
如何對商法教學模式進行正確的選擇將會影響到商法教學的內容、專業化程度等,考慮到商法自身具有的特點,商法在現實社會實踐中的應用應該區別于其他的法律學科。目前我國法學教育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案例教學法只是充當了輔佐理論的角色。
(三)商法職業道德方面的教學比較欠缺
我國教育部一共確定了法學專業的14門核心課程,但是并沒有確定法律職業道德的課程。目前由于高校擴展,法學專業過于強調司法考試知識教育的通過率,而法律職業道德缺失嚴重,出現很多的反法腐敗的社會現象。
(四)法學課程設計陳舊
在我國的法學院中,開設法律課程時,大都是按照部門法的劃分或者是國家頒布的主要法作為主要標準,很少會開設一些以實際培養訓練學生法律職業倫理、法律執業技能為目標的實踐性課程。這些法律課程的開設忽視了法律執業的靈魂和精神。
(一)對商法教學進行合理的定位
正如上述我國商法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目前我國商法教學大都過于重視理論的傳授,而缺乏更多領域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商法教學不合理的定位有關(邢海寶,2006)。因此,應該重視商法職業能力的培養發展需要與商法的理論教育相互統籌協調,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在職業技能、倫理道德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商法執業人才。
(二)重視學生法律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在法學的教學過程中每年都會開設一定的實習環節,事實上,這種教學實習相對診所式的教學方法更符合我國的國情。因此,高校應該重視教學實習這一環節,不只是單純的走走過場,落實好教學實習的每一環節,圍繞實習內容為學生確立好實習的計劃,嚴格落實,并對學生進行指導。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
針對目前商法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為滿足社會需求,應該把我國的商法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教師應該在這一前提下對商法教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放棄一些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方式,采用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例如將案例教學法真正的應用到教學中,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法律推理能力,使他們盡快接觸到實際的法律實例,為以后真正走上法律相關崗位奠定基礎。
(四)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培養復合型的商法專業人才
目前商法存在著“以法倫法”的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忽視了交叉學科的綜合研究探討,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低。這種教學方式違背了市場經濟生活的方式,與當前我國的法治實踐不相符合,導致法學專業領域復合型的人才供給不足。在商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擴寬學生的知識范圍,在培養學生法律素質的同時,也注重他們職業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培養與發展,使學生成為懂法律、經濟、科技和文化等的復合型人才。
[1]王月.培養學生法律思維角度下對商法教學方法的反思.當代教育論壇,2009(11).
許靜,女,漢,(1979-),安徽省定遠人,湖北警官學院法律系講師,經濟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
此論文為湖北警官學院院級教改項目《以司法考試為導向的法學教育改革探索—以"民商法"課程教學改革為例》(2015JG06)的結論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