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升
(貴州省威寧縣中水鎮第二小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創設意境進行教學詩歌
王文升
(貴州省威寧縣中水鎮第二小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詩歌,以其形式上的創作不一,內容上的豐富多彩,語言含蓄、凝練,節奏感強。成為我國文學藝苑中的一株奇葩。通過朗讀和背誦等形式,可以讓學生品味形象生動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修養。詩歌又是形象思維的結晶。學詩,讓學生體會詩中鮮明、獨特而感人的藝術形象,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發展學生的聯想、想象等形象思維的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在教學中,我特別倡導情景教學。教師要創設出自由、和諧、民主、平等、開放的學習環境,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下面我結合《瀑布》一詩的教學談談我的體會:《瀑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現代詩歌,全詩共三節,分別描寫聽見瀑布的聲音、遠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這首詩語言簡練,韻味十足,比喻生動,詞句貼切,描繪了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于詩詞在表達上極其凝練、豐厚,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授課,學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利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以及它豐富的表現力,快速的信息傳遞,充分的資源共享性等優勢整合語文教學,有利于學生獲得直觀豐富的欣賞角度,有利于學生自主、個性化地閱讀。我搜集了許多關于瀑布的美麗圖片,以其豐富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更好的理解、欣賞詩歌。
劉勰說:“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閱讀是先感知語言形式,后理解思想內容。因此,教學伊始先讓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當學生讀完了,我問:“同學們自己讀了詩歌,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們從字里行間已經體會到了瀑布的美麗、雄壯。這是文章理解的奠基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好詩,猶如一幅畫面,一幅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藝術畫面。教學中通過各種方式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詩歌的畫面。將古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藝術化。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的范讀,并且用心想象老師讀到得每一處。然后回答問題“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仿佛聽到了瀑布巨大的聲音,看到了千丈青山,感覺到了咆哮翻騰的瀑布……我知道接下來,我該帶著學生神游在這美麗、雄壯的景色之中了。
欣賞是詩歌理解的進一步深化。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瀑布材料的感性刺激以及情景的創設,使學生感受、并體驗詩歌的內涵。
3.1 創設情景,改變學生學習的角色。開始欣賞詩歌時,我就注意把學生“拉進來”,在教學中我多次使用“我們”。聽到瀑布的聲音我們什么感受,看到瀑布的全身,我們要怎樣去描寫等等。把學生帶進來,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欣賞詩歌。而不是以旁觀者、學習者的角度去欣賞。這樣更加拉進了學生與文章的距離。更能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有利于學生準確恰當的理解詩歌。
3.2 感性認識,合理聯想。只有想象力才能給詩歌添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張力。引導學生根據可聞所構成的感官畫面進行合理的聯想,拓展學生的思維,進而深刻地理解詩句。比如在第一小節中,“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幫助學生在領會字面意思的基礎上,我用語言創設情景:“瀑布的聲音就像那一層一層的海浪,兇猛的沖上來,撞擊著岸灘上的沙石,發出了巨大的聲音。哄……嘩……”隨著我聲音的感染,與手勢的配合,學生仿佛已經感受到了瀑布響亮的聲音。繼而,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真實地聽聽瀑布的聲音,并且讓學生聽后思考“你覺得瀑布的聲音還像什么?”學生充分的展開了想象。有的說瀑布的聲音想一車石頭滾下山,有的說瀑布的聲音想萬馬奔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思維、積累了詞匯、理解了詩句,而且再現了美、感受到了美,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當我說:“聽到瀑布的聲音,我們的心情如何?接下來你最想干什么?”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真想快一點看到瀑布”。很好,我順利的導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中,遠看瀑布的全身,近看瀑布的壯麗。
3.3 欣賞美,創造美,感性到理想的升華。欣賞是古詩理解能力的進一步深化。在我的不斷的圖片展示于意境的創設中,學生和我都陶醉在這美麗的瀑布景色之中。最后我發自肺腑的說:“看到這樣美麗的景色,我簡直陶醉了,我真想說,大自然,你可真神奇啊!”還沒等我的問題提出,學生紛紛舉手,說出自己的心情。又一個同學很入情地說:“大自然多美麗啊,我們可千萬不要破壞他!”我聽了很驚訝,學生能想到這里是多么難能可貴。在此,也是我們詩歌的理性升華,自然恰當的完成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目的。
3.4 回憶品味,重塑詩歌。詩歌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環境中特定的思想情感的抒發。讀者之領會其意,而難懂其神。欣賞完了《瀑布》優美的語言后,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題: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練習——的瀑布。從而依據學生自己的理解到的、欣賞到的重塑詩歌,創造藝術美。 學習詩歌,教師的情感激發是尤為重要的。想打動學生那么自己首先要打動自己,想感動別人那自己先感動。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教師自己要充分的、深入地理解課文,用自己豐富而真實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需要,師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把學生帶入課文特定情境中。如此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
G633.3
A
1672-5832(2016)11-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