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進入分蘗高峰期,稻田的小氣候條件有利于紋枯病發生。掌握水稻紋枯病的關鍵防治技術,選用高效藥劑適期施用,是確保防效和控制紋枯病發生最有效的措施。
適期用藥。水稻紋枯病的防治適期為始發期(病穴率大于5%)。此時用藥效果好、持效期長,明顯優于發病盛期用藥,隨著用藥時間推遲,藥劑防治紋枯病的效果逐漸下降。
選準藥劑。應選用高效、持效期長的藥劑,以減少用藥次數和提高防治效果。適用藥劑有丙環唑、己唑醇、苯醚甲環唑、氟環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等,以及拿敵穩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苯甲·嘧菌酯、苯甲·丙環唑、烯肟·戊唑醇、井岡·己唑醇等混配劑。從近幾年大面積推廣應用的結果來看,這些藥劑的防效穩定在80%~90%,比井岡霉素的防效高出30%,持效期長達20天以上,而井岡霉素持效期僅5~7天。注意交替用藥,以延緩病菌抗藥性產生。
用足水量。試驗表明,在藥劑定量的前提下,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在適量用水量的范圍內隨著用水量的增加而明顯遞增。常規噴霧每畝用水量為50~60公斤,機動彌霧每畝用水量為30公斤。紋枯病發病均從植株下部向中上部延伸擴展,噴藥時應著重噴稻株中下部,特別是水稻中后期要適當加大用水量,使藥液能充分接觸發病部位,確保防治效果。
(江蘇 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