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甘草10克,開水泡10分鐘后,再加入蜂蜜約50克,在飯前1小時喝下,每日3次,連服2~4周。
2.蒲公英30克,泡水服用,日服3次,連服2~4周。
(北京林曉煉)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海濤點評:
胃炎很常見,患者雖無性命之憂,卻反復難愈。因為胃每天都要受到飲食刺激,所以治療需要堅持,最好選服用不太困難、藥性較平和的藥物。從這一點來說,這兩味藥符合要求。慢性胃炎常表現為胃脘疼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泛酸等癥狀。這兩味藥物對某些情況是有效的,如經常胃脘急迫疼痛就適合用甘草。甘草味甘、平,入脾經、胃經、肺經,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的作用,可治療倦怠食少、腹痛便溏、癰腫瘡毒等。所以甘草適合治療脾胃虛弱的胃炎,食欲減退、餐后飽脹的情況就不適合用甘草。
蒲公英微苦、寒,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所以它適合治療胃脘灼熱、泛酸的胃炎。蒲公英入肝經、胃經,治療乳癰常用它。中醫認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乳癰是胃熱引起,由此可知蒲公英是清胃熱常用的藥物。《本草新編》記載:“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久服而無礙。”可以說蒲公英清熱而又不會大寒,沒有敗胃的缺點,胃脘怕冷、大便稀溏的人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