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宏芹
寶寶便秘時,很多父母會用上五花八門的通便方法,其中就有用蜂蜜潤腸通便。這種方法靠譜嗎?
顛覆認知:蜂蜜營養價值并不高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三種糖含量比例因產地和季節而異。100克蜂蜜含糖類75.6克,含水22克,是一種典型高熱量(每百克含熱量321千卡,需慢跑40多分鐘才能消耗)、低營養價值的食物,不值得推薦。
可是很多人說,它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呀!不錯,蜂蜜確實富含多種微量營養素,但量卻微乎其微。拿常見對人體健康意義比較大的微量元素來說,每百克蜂蜜含鉀28毫克、鎂2克、鈣4克,而每百克菠菜含鉀311毫克、鎂58毫克、鈣66毫克。
蜂蜜通便因人而異
蜂蜜確實可能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但僅對部分果糖不耐受者有效,果糖到了大腸會影響腸道菌群平衡,加上升高了腸道滲透壓,于是產生了“潤腸通便”的效果。用這種通便方式,攝入了很多的熱量(攝入太少沒作用),影響了腸道菌群健康,才有可能會產生輕瀉的(前提是你屬于果糖不耐受人群)的效果,顯然并不明智。
一歲以下寶寶禁止食用蜂蜜
蜂蜜含水量少,細菌和酵母菌都不能在蜂蜜中存活,因此蜂蜜并不需要放入冰箱保存,但是某些厭氧菌(如肉毒桿菌)可以以非活性的孢子形態存在其中,而蜂蜜在釀制、運輸與儲存過程中,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
一歲以內的寶寶各個臟器功能都比較弱,如抵抗力低、肝臟解毒能力弱、胃酸分泌差等,如果食入了肉毒桿菌,就會在腸道中繁殖,并產生毒素,而肝臟的解毒能力又差,就會引起肉毒桿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蜂蜜中毒的寶寶會出現遲緩性癱瘓,哭聲微弱,吸奶無力,呼吸困難。小于6個月的嬰兒更容易感染,中毒癥狀常發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時,癥狀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不振、惡心等。
營養師叮嚀
如果寶寶誤食了蜂蜜,不用過于擔心,雖說蜂蜜會給寶寶健康帶來影響,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在誤食的情況下,父母們只要多觀察寶寶,尤其是8~36小時內,如果寶寶出現惡心、食欲不振,或者皮膚上有紅色小疹子(像過敏現象)時,最好帶寶寶到醫院檢查,并向醫生說明寶寶吃過蜂蜜的情況,如果寶寶在這段時間一切正常,就不用過于擔心了。
雖然現在嬰兒發生肉毒桿菌感染的概率很小,但還是不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食用蜂蜜及其制品。
WHO認為蜂蜜并非健康食物
在WHO的糖攝入量指南中將蜂蜜列入“游離糖”的范疇。
游離糖,包括由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葡萄糖)和雙糖(蔗糖、果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由此可見,蜂蜜和葡萄糖、蔗糖、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一同被列入“游離糖”,并非是健康食品。
另外,從預防齲齒、超重、肥胖等疾病考慮,WHO強烈建議將游離糖攝入量降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下,條件性建議控制在5%以下。也就是說,對于成人來說每天最好將游離糖控制在25克~30克以內,如喝了含有30克左右的蜂蜜水之后,就盡量不要在吃其他含糖食品了。幼兒最好將游離糖控制在10克左右。
其實便秘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所以重要的是先找到寶寶便秘的原因。如果是功能型的便秘,通常改變生活方式后,如多吃富含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和粗糧,多喝水,多運動,規律排便后,幾天就可以見效。如果改變生活方式后便秘無改善,或反反復復經常便秘,甚至經常便秘與腹瀉交替,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是否有器質性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