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兵
[摘要]教無定法,導無定規。簡述了教學導入的價值,從體驗式、人文軼事、方法論等方面對高中化學教學導入策略進行了實踐研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導入;策略
新課程理念比較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體驗,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注重學生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這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課堂教學價值觀、重視課堂的效率,敢于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因此,教學導入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的一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學導入的價值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王祖浩教授認為課堂教學導入是架起師生課堂教與學的第一座橋梁,精心設計具有簡潔、概括和感染性的教學導入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連接新舊知識和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由于高中階段的知識具有一定難度和抽象性,化學課堂教學需要更多地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和結構性,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并要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與提高,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導入環節進行精心設計,重視語言的啟發性和誘導性,緊緊抓住學生注意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隨后的教學環節中去。
二、教學導入的策略實踐
課堂教學導入目的是在知識上承上啟下,在情緒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調動內在學習動力,力求在最短的時間里使學生精力集中,進而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進入新課學習。為此,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導入,讓有限的課堂時間充分發揮價值和效用。
1.實驗教學導入
高中化學伴隨著很多有趣的實驗,這些實驗具有很好的導入效果,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實驗作為學生課堂體驗的重要途徑—直被老師沿用。以“鹽類的水解”教學為例,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對不同鹽類進行比較,老師在教學導入時把三種鹽類物質NH4Cl、NaCl、Na2CO3分別裝入三支試管中,并向試管滴入足量的蒸餾水,使其充分溶解,最后用pH試紙分別測定三種溶液的酸堿度,觀察發現三個試紙分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學生在此時會被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想努力探究出其中的原因,這時候老師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進行課堂教學導入,通常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并活躍課堂氛圍。
2.模型和實物導入
以“原子晶體的結構和性質”一節中,為了使得學生親自體驗石墨與金剛石之間原子結構的差別,教師在上課時提前準備好了兩者的模型,先讓學生從兩個模型中找出其結構特點和差別,進而結合教材內容引出兩種物質,讓學生從觀察和自我發現中得出二者的區別和特點。再如,化學教材中很多第一章節的知識都會以簡單物質性質開始,要求學生掌握這些物質的基本化學性質,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帶著實物來教學,并針對物質的性質在課堂導入中做一些簡單的實驗,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學開始就產生很大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后續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3.人文、軼事導入法
化學具有淵源的歷史進程,在課堂導人中老師可以利用歷史文化資源進行課堂教學導入。例如在《乙醇》教學導入時,可以通過古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借問酒家何處有”等關于酒的詩詞句子來啟發學生,老師能借此把酒與化學教學內容乙醇聯系起來,這樣能順其自然的從學生感興趣的詩詞話題中引入新課內容。
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化學家故事的方法進行導入。諸多化學家探索化學知識和新物質時經歷了許多的艱辛且有趣的故事,教學中將這些故事適當的插入到教學導入中,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讓學生在緊張、嚴謹的學習中得到放松。例如,在學習《苯及其同系物》時,講到苯的結構時老師不要急于把知識呈觀給學生,而是通過講述凱庫勒的故事再進一步引出,讓學生從有趣的小故事中體驗科學研究的有趣和精彩,同時也了解了研究者推導出苯的凱庫勒式結構的過程。這不僅激發學生興趣,而且使枯燥的結構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愉悅地獲取知識。
4.方法論的導入方式
教無定法,導無定規。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集中精力到教學中,積極的參與教學,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上述三種方法在復習課和練習課時都基本用不上時,教師在此類課堂教學中就要應用—些基礎的方法論導入法。比較常見的很有實效的導入方法如類比法、歸納法、演繹法等,對同類物質進行類比使學生發揮聯想,進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不同物質進行歸納能使學生在歸納過程中理清思路,區分知識之間內在聯系;最后就是演繹法,在復習時老師通常只要從每章中的關鍵知識點出發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知識進行復習。
對于教學和教師而言,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極大提高課堂時間的分配和運用效率,讓有限的課堂時間展現豐富的課堂內容。關于導入的探究還遠遠不止上述文章中提到的策略,為了更好地發揮導入的價值還需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