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杭州,不僅有個馬云
■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馬云神話,耳熟能詳。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杭州不僅僅產生馬云,憑借“簡政放權”和“創新驅動”兩翼齊振,啟動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深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發展特色產業、抓好創新平臺,集聚“互聯網+”的產業,產生聚合效應;引進重大項目,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以環境治理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等一系列舉措更是杭州轉型升級成功經驗的真實寫照。
為企業松綁 促企業創新 引重大項目
政府服務:“店小二”取代“管家婆”
2015年全市新設立企業62998戶,同比增長17.6%;新增注冊資本額達4529.45億元,同比增長56.9%。
簡政放權
●不再保留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市本級僅保留市級政府投資項目跨行政區域項目及西湖風景區項目的審批管理權限。投資項目審批市區兩級扁平化管理已基本實現。
●出臺《關于降成本減負擔去產能全面推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惠企金額將達270億元。●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在企業面前,我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店小二”杭州各級政府的原則是,企業“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
創業創新
●發展特色產業、抓好創新平臺,以“兩區”創建為龍頭,集聚一大批“互聯網+”的產業,產生聚合效應。
●2015年3月,杭州市獲批全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3個月后,推出32條創新舉措。目前,“六體系兩平臺”等一批管理制度和試點經驗得到國務院肯定,并向全國復制推廣。
●獲批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允許在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創新創業等方面先行先試。
●借助國家“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的機遇,以“智慧產業化和產業智慧化”為核心的信息經濟和智能制造,正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能。
“互聯網+”啟動發展“主引擎”
2015年,杭州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212.6億元,增長9.8%;全市信息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有效投資
重大項目牽住“牛鼻子”
●舉行“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突出項目帶動,重點圍繞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和第三產業抓好投資。
●著力強化土地和資金等核心要素保障方面,引進重大項目,除了加大政企銀對接、推進企業直接融資外,還通過“督查”手段,讓一切措施落到實處。
2015年, 杭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56.32億元,同比增長12.2%。
2015年, 全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355.18億元,增長34.8%。第三產業方面,完成投資4593.07億元,增長14.3%,對全市投資增長貢獻率高達95.2%。
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50%
●2014年,杭州市提出以“發展信息經濟、推進智慧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一號工程”,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2015年10月14日,杭州云棲小鎮內,全球2萬多名開發商在這里參加阿里云棲大會。目前,已引進涉“云”企業180余家。近年來,杭州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業態發展迅速。杭州打出了一套“信息經濟”組合拳。
●加速體制機制改革。不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也同步進行。
●2015年,推出史上最具吸引力“人才新政27條”,吸引人才近200萬。
●在科研經費上,杭州的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已經從2010年的2.75%提高到2015年的3%,增幅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截至目前,全市100多家制造企業實施工廠物聯網改造。
跨境電商搬掉“攔路虎” 制造業有了“金手指”
●杭州跨境電商“六體系兩平臺”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并于1月6日獲得國務院認可,開始大范圍推廣。
●依托“智能物流體系”,杭州形成了布局合理、銜接順暢的跨境物流配送和運營體系。
●2015年,杭州綜試區又啟動了“做大做強跨境電商B2B專項行動”,引導傳統外貿和制造企業上線經營。目前已對接走訪和培訓企業5500家。
外貿產業
跨境電商去年交易規模增至34.64億美元
截至2015年12月底,杭州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從2014年不足2000萬美元快速增至34.64億美元。
環境治理
整治“低小散”,拒絕高污染
“十二五”期間,杭州先后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500余家,產業結構加速向低碳方向集聚,2015年三產占比達到58.2%。
●2014年初,浙江實施以治污水為突破口,協同推進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協同推進“三改一拆”。
●“清掃出門”高污染產業。
●洛山礦區關停,比亞迪新能源大巴車杭州生產基地項目于2014年落戶余杭。
●目前,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新能源汽車體驗游等項目已經規劃。
●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環保產業成為杭州新寵。
●千島湖出境水質常年保持Ⅰ類,2015年全年空氣優良率達到94.5%。淳安以生態旅游、新興技術產業為主的綠色經濟發展迅速。
●余杭區苕溪流域水質穩定保持Ⅱ—Ⅲ類水質,余杭西部地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電子商務、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發展迅速。財政總收入也連續幾年以20%左右的幅度高速增長。
●富陽區對造紙業大刀闊斧整治。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逐步發力,成為新的增長點。
信息經濟
2015年,杭州實現信息經濟主營業務收入5247億元,增長25.2%,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信息經濟成為支撐經濟增長、引領產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2015年,杭州主導產業發展迅猛,12大產業中5個產業 增加值超500億元,信息軟件、子商務、移動互務收入增速均超數字內容、電 聯網的主營業 過35%。
2015年,杭州技術改造投入630.6億元,實施“機器換人”項目675個。
2015年,杭州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9.8%、9.4%、13.5%,均高于全部工業增速。
制造業
●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著手從供給側方面去除產能開始成為杭州企業的共識,新技術成為制造業重獲新生的“金手指”。
●大型企業如正泰,有資本和力量者,已經建立研發機構,培育自己的創新力量。
●另外一些傳統產業,則尋求“外援”,用上智能制造的“新引擎”。重點推動新能源、機器人、增材打印等產業,杭州正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
投入600多億技術改造
文創產業
去年實現增加值2000多億
●市本級和各區、 縣設立全額事業單位“文創辦”,解決“有 人辦事”;自2008年至今,市本級已投入18.6億元,“有錢辦事”不用愁;建立24個市級文創產業園區,讓文創企業“有房辦事”。
●打造文創產業集群。目前,杭州同時擁有8個國家級文化園區、7個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在遠離市中心的地方,亦有35個市級文創特色樓宇及外桐塢江南藝術小鎮等一批文創小鎮。
2015年,杭州文創產業實現增加值2232.14億元,同比增長20.4%,占GDP比重超15%。《2015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杭州文創實力居大陸城市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