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毛澤東的群眾工作方法和藝術
李麗麗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理論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在建黨95周年之際,從群眾工作方法和藝術的角度對毛澤東群眾工作思想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宣傳教育法、干群結合法、活動鍛煉法、咨詢輔導法是毛澤東群眾工作的基本方法。在正確使用群眾工作方法的同時,毛澤東還將群眾工作藝術滲透到其中,使群眾工作的開展事半功倍。
毛澤東;群眾工作;方法;藝術
毛澤東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理論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其博大精深的群眾工作理論是我們黨開展群眾工作的基本理論遵循,也是作為理論工作者應該一直進行研究和加以傳承的。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從群眾工作方法和藝術的角度對毛澤東群眾工作思想進行研究,有著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毛澤東十分重視群眾工作方法,他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曾說:“我們是革命戰爭的領導者、組織者,我們又是群眾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組織革命戰爭、改良群眾生活,這是我們的兩大任務。在這里,工作方法的問題,就嚴重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保?]139毛澤東在多年的群眾工作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群眾工作方法,是我們黨開展群眾工作的指南針。
(一)宣傳教育法
宣傳教育法就是指黨員干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群眾進行黨的知識和理論的講授和活動宣傳等教育,以達到做好群眾工作的目的。宣傳教育法是開展群眾工作初期最適合使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形式可以包括理論學習、研討、培訓、宣傳等具體形式。宣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群眾工作方法,群眾個體對于黨的認識不可能不學而知、不教而會,必須通過宣傳教育,群眾才能夠對黨的工作有非常直接的沖擊性認知,才能在群眾的頭腦中扎下根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社會局面混亂不堪,毛澤東認識到宣傳教育法的重要性,再加上他教員的身份,所以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把這種方法運用得相當純熟。
五四運動前夕,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任教的時候,就已經主辦了工人學堂,以解決當時工人們絕大多數都處于文盲的狀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毛澤東在發動湖南萍鄉境內安源煤礦工人罷工的工作中,了解到工人們缺少知識,迷信思想很重,于是“決定開辦工人夜校,一面教工人學些文化知識,一面向他們講解革命道理,啟發他們的階級覺悟”[2]11。毛澤東說:“礦是資本家開的嗎?煤是資本家挖的嗎?不是,全是我們工人!工人們流汗出力,創造財富,卻一無所有,這合理嗎?什么都不要怕。只要工友們團結一心,什么天翻地覆的事都能做出來。五四運動,各地工人舉行大罷工,反對二十一條,反對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個賣國賊不是被都打倒了嗎?”[2]11毛澤東深入淺出地向沒有什么文化背景的工人們講解革命的道理,所采取的適當的宣傳教育方法,為當時工人運動的順利開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于1926年前后全國農民運動轟轟烈烈開展的時期,擔任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并親自給學生講課。毛澤東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勝利舉辦,使學員們受益匪淺,學員們在講習所學習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鄉運用所學知識宣傳發動群眾,開展農民運動,為全國農民運動的開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極大推動了中國大革命的發展。
(二)干群結合法
干群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群眾工作的效果,黨員干部組織帶領開展群眾工作,不能獨樹一幟,不能脫離群眾,要與群眾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致向上的局面。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針對此問題明確說過:“許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團結積極分子組成領導核心,不注重和不善于使這種領導核心同廣大群眾密切結合起來,因而使自己的領導變成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的領導。”[3]899-900毛澤東在這里還談到一個積極分子的概念,也就是說領導干部內部也是有區分的,我們應該善于團結其中的積極部分組成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這樣才能真正帶領群眾共同實現工作目標。
領導干部和群眾的結合是開展群眾工作的必由之路,不能顧此失彼,必須齊頭并進。領導干部和群眾的步調不是自然而然就會一致的,這需要領導干部和群眾特別是領導干部自身的努力。這種努力不僅體現在領導思想上,更是體現在具體行動上。關心群眾衣食住行、切實解決群眾困難,細微的關心和愛護就是群眾擁護的動力和源泉。毛澤東說:“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我們是這樣做了么,廣大群眾就必定擁護我們?!保?]138-139一個世紀偉人尚且能夠想到如此細致地關心群眾,我們的黨員干部又何嘗知而不為呢?
(三)活動鍛煉法
開展豐富多樣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是做好群眾工作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群眾在活動中得到行為的鍛煉和思想的碰撞,并身體力行地將所玩所學所想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影響到身邊的人,這種良性的循環是我們黨開展群眾工作所想要達到的理想效果。毛澤東提倡開展各種有益的群眾活動,并要求黨員干部切實做好群眾活動工作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毛澤東在早期農民運動時期,就已經十分注重活動鍛煉法的運用。1926年,他在農講所任教期間,“組織學生參加當時社會上的重大政治運動,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他也十分重視學生的軍事訓練,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英勇頑強的革命意志”[2]19。毛澤東還會親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課余時間,或磋商問題,漫步交談,或拳擊習武,下棋賽球,生動活潑。”[2]19毛澤東還提到過黨員干部在群眾實踐中的角色和態度問題,為黨員干部擺正自身敲響了警鐘:“群眾是從實踐中來選擇他們的領導工具、他們的領導者。被選的人,如果自以為了不得,不是自覺地作工具,而以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錯了。我們要使人民勝利,就要當工具,自覺地當工具。各個中央委員,各個領導機關都要有這樣的認識?!保?]
(四)咨詢輔導法
群眾工作涉獵問題紛繁復雜,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統一教育和引導的方式加以解決,然而群眾遇到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更是無法預知的,所以我們黨員干部在群眾工作中,要注意實施一般教育與特別輔導相結合,這樣才能面面俱到地開展群眾工作,真正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目前,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信訪制度可以看作是應用群眾工作咨詢輔導法的典型。毛澤東便是我國信訪制度的創立者之一。1951年5月16日,毛澤東就信訪問題在對《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關于處理群眾來信的報告》的批語中指出:“必須重視人民通信,要給人民來信以恰當的處理,滿足群眾的正當要求,要把這件事看成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加強和人民聯系的一種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的態度。如果人民來信很多,本人處理困難,應設立適當人數的專門機關或專門的人,處理這些信件,如果來信不多,本人或秘書能夠處理,則不要另設專人?!保?]毛澤東對于人民信訪制度的建立和信訪工作的方式方法都有著相當成熟的見解,為我國人民信訪制度的正式設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咨詢輔導法的目的并不都是直接解決問題的,其固有的本質還應包括疏導疏通,也就是引導和幫助群眾自主地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選擇,“是通過人際關系而達到的一種幫助過程、教育過程和增長過程”[6]。所以,黨員干部在應用此方法開展群眾工作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好尺度。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窗口,直接與人民群眾面對面地交流溝通,是對我們黨員干部自身素質和思想覺悟的至高考驗。我們的工作是否能為群眾所理解,是否能夠循循善誘地將群眾的疑惑化解直至消除,這些在咨詢輔導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問題,是檢驗我們黨員干部群眾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毛澤東在群眾工作中不僅注意使用正確可行的方法,同時也非常講究運用群眾工作的藝術,方法與藝術相結合為群眾工作的開展錦上添花。從毛澤東的眾多文學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毛澤東個人所具有的唯美和浪漫主義情懷,也同時影響著他開展群眾工作的風格,那就是善于運用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一)尊重和愛的藝術
可以說,群眾工作是否能展開,是否能成功,都源起“尊重”二字。先要尊重群眾,群眾才會尊重你,尊重是黨員干部開展群眾工作的前提。毛澤東就是尊重群眾的楷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毛澤東對于群眾的尊重和愛是深沉的,無論任何時候,在任何細微之處,我們都不難體會到毛澤東深切的愛民、敬民之心??谷諔馉幹?,毛澤東就曾說過:“很多人對于官兵關系、軍民關系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保?]毛澤東對于群眾的尊重和愛還體現在他對待身邊的人的一些小事上。1948年9月,毛澤東在西柏坡的一天晚上,下著雨,李銀橋一邊給主席打傘,一邊用手電筒照路。由于風很大吹得傘晃動,“李銀橋的兩只手,又要打傘又要打手電,有點顧不過來了。毛澤東便奪過手電筒,說:‘還是讓我來給你照路吧!你好好打傘,不要被雨淋了?!钽y橋一看急了,收了雨傘說:‘那怎么行呢……’毛澤東大聲說:‘你為我服務,我也可以為你服務嘛!’”[2]80-81就是這樣一位平易近人的領袖,用他對群眾的尊重和愛,換來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才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才有了新中國。毛澤東這樣一位世紀偉人尚且都能做到對群眾的如此尊重,我們的黨員干部們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二)體察民情的藝術
毛澤東是杰出的群眾領袖,他的智慧來自于人民群眾并服務于人民群眾,他的力量更是來自于設身處地、親力親為地為人民群眾著想的赤誠之心。毛澤東一生強調調查研究,這種執著于事實的精神正是來源于他長期對于民眾和民情的體察。體察民情的毛澤東是那樣的親和,毫無領袖的架子,與各級民眾打成一片,吃一鍋飯,享一壺茶,親切得讓你覺得他就是你最熟悉的親人和朋友。毛澤東曾說過:“見不到群眾就憋得發慌。”[2]128這也正說明了毛澤東深知與群眾在一起的重要性。1952年,“三反”運動期間,毛澤東為了掌握基層單位開展運動的情況,輕車簡從,來到德勝門外的郊區。“毛澤東隨意走進一片菜地,見到菜地的主人,毛澤東連忙伸出手和他握手,親切地問他:‘貴姓,這是你的菜地嗎?’老漢看到是毛主席,一時有點窘迫地說:‘我姓吳。是我的菜地?!珴蓶|又問他:‘生活過得怎么樣,家里有幾口人?’吳老漢見毛澤東這樣隨和,就放開了,自豪地說:‘解放后生活好多了,家中還有老伴和三個兒子,兩個大的都參加了革命,我是光榮軍屬呢!’毛澤東聽了這個回答非常高興。他接著問:‘村里搞三反了嗎?’吳老漢說:‘搞了。我還是村檢委會的主任呢!’‘區政府欺侮群眾嗎?’吳老漢實話實說:‘沒見到區政府欺侮老百姓的事,但是,有的干部不大干凈,三反運動真是好政策!’毛澤東欣慰地笑了起來,和吳老漢聊了好一會?!保?]155-156毛澤東深知民眾對于他主席身份的介懷,所以與民眾的談話都是從最普通的嘮家常開始,循序漸進地深入到所要調查的內容,這也正是我們黨員干部在與群眾打交道的時候所要真正學習和領悟的藝術和技巧。
(三)把握“度”的藝術
“度”的概念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時常說要辯證地看待問題,也就是圍繞著一個“度”字。做事情要適度,看問題要多角度,都是這個概念的延伸。毛澤東熟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在群眾工作中也十分注意“度”的運用和指導,適度地把握群眾工作對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群眾工作。毛澤東群眾工作“度”的思想,早在他1927年所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就已有體現,他在對湖南農民運動進行考察的過程中,所調查到的所謂“過分”的問題,毛澤東予以了駁斥,他說:“那些所謂的‘過分’的舉動,都是農民在鄉村中由大的革命熱潮鼓動出來的力量所造成的?!保?]17在當時的社會和群眾背景下,毛澤東對于農民運動的絕對支持也正是體現了毛澤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理論運用藝術。后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的文藝如何為群眾服務、是普及還是提高的問題,也可視為毛澤東對于群眾工作把握好“度”的藝術的典型言論:“有些同志,在過去,是相當地或是嚴重地輕視了和忽視了普及,他們不適當地太強調了提高。提高是應該強調的,但是片面地孤立地強調提高,強調到不適當的程度,那就錯了。”[3]859毛澤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深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他所寫下的兩篇哲學長篇《實踐論》和《矛盾論》,其中也蘊含著對于“度”的把握的藝術。我們黨員干部要不斷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開展群眾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之藝術開展群眾工作,切實為人民服務。
(一)創新是關鍵
群眾工作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當今社會,隨著國際和國內環境的復雜變化,我們在秉承毛澤東群眾工作方法的前提下,還應做好“與時俱進”,將創新的理念融匯到群眾工作方法理論中,根據實際情況的不斷更新和變幻,首先確保選擇正確的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然后加以完善和更新,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黨的群眾工作實實在在做到了他們的心坎里。這也是對黨員干部在新時期開展群眾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二)“情感+藝術”作保障
黨員干部處理群眾工作,無論從群眾情感上,還是工作藝術上,毛澤東無疑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毛澤東一生愛戴人民群眾,一心系于人民,那種深沉的、切身的愛,換來了群眾的擁護,也贏得了天下。確實,情感和藝術作為群眾工作的升華之筆,在黨員干部的日常群眾工作中要得到應有的重視。其實,只要是一點點的小事,一滴滴的關懷,群眾都會銘記在心里,這種情感的紐系所發揮的作用有時候是不可估量的。所謂人心所向,所向披靡,黨員干部只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終究會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的。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勝利必將出現在堅持的下一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李琦.毛澤東與聯系群眾[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373-374.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265.
[6]錢怡銘.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2.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2.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A841
A
1004-700X(2016)04-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