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古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白建成
嚴以用權不逾矩 勤政務實敢擔當
□ 中共古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白建成
權力是柄雙刃劍,善用則利國利民,濫用則害人害己。組織部門是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組工干部承擔著為黨的事業選賢任能的重要責任,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嚴以用權不逾矩,勤政務實敢擔當,真正做到掌權不迷失、有權不任性、用權不妄為。
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充分認識“嚴以用權”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自覺把“嚴以用權”當成為官從政的基本準則、干事創業的行動指南、個人修養的畢生追求。
一是嚴以用權,要用之為公。權力具有天然的膨脹性,它最大的誘惑在于“權”與“利”總是如影隨形,相伴而行,如果忘記權力的來源和屬性,模糊權力的公私界限,缺乏嚴格的自我約束和監督制約,權力很容易蛻變為個人牟取私利的工具。習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是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這一精辟論述,深刻揭示了共產黨人的權力來自哪里、如何使用的根本問題,明確指出了權力姓公、公權公用的基本屬性。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手中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如果在權力行使問題上搞小集團主義、特權主義,甚至將權力視為謀取一己私利的工具,不僅背離了黨的宗旨,而且會滑向腐敗的深淵。
二是嚴以用權,要行之有規。權力不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就是黨紀國法。許多領導干部,他們并不是不懂法、不知法的“法盲”,有的甚至還是學法出身,但為什么會知法犯法、鋌而走險,做出以權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事情?說到底是無視黨紀國法,對紀律法律毫無敬畏之心。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時刻牢記“法不可逾越,權不可濫用”、“法無授權不可為”的道理,時刻牢記不論一個人的權力有多大、職務有多高,都沒有法外之權,只要濫用權力,遲早都要付出沉重代價,遲早都要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
三是嚴以用權,要用之為民。權力來自于人民,理應服務于人民。當前,在經濟、政治新常態背景下,有些干部面對強監督、嚴約束,覺得有些不太適應,認為干部比過去難當了,事情比過去難做了,不同程度地產生了“為官不易”思想,出現了“為官不勤”、“為官不為”現象,歸根到底就是不能秉公用權、不敢擔當的表現。古語講,為官避事平生恥。我們的權力來自于黨組織,那就要對黨忠誠,敢于擔當;來自于人民,那就要造福于人民。懶政怠政、為官不為,就是對權力的褻瀆,貽誤的是一方發展,辜負的是黨的培養和百姓的期待。作為領導干部,嚴以用權就要始終堅持心懷群眾,作決策、抓工作、辦事情時要多想群眾利益、多到群眾中去、多聽群眾意見、多辦民生實事,把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準,努力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組織部門擔負著執行黨的干部工作路線的重要職責。近年來,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干部選任工作在樹立用人導向、注重群眾評價、重視基層經歷、綜合分析研判等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廣大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干事創業熱情進一步增強。但在制度落實、考核評價、巡視反饋意見整改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嚴不實的問題,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從干部隊伍來看,對照秉公用權、依法用權、科學用權的新要求,部分領導干部身上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干部用法治思想引領、推進工作的力度還不夠大,工作中還存在按經驗辦事的傾向,沒有完全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融入到工作中,對“六權治本”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落實;有的干部對分管部門的廉政工作雖有安排部署,也提出了具體要求,但督促檢查較少,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現象;有的干部擔當意識弱,面對難度大、矛盾多的工作,存在畏難情緒,不能做到大膽建言獻策,直抒己見,缺乏敢闖敢冒的膽量和魄力。
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首先,宗旨意識有所淡化。面對社會轉型、改革攻堅、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感到當官難,干事難,產生了松口氣的念頭,存在工作上歇歇腳、緩緩氣的傾向。其次,黨性鍛煉有所放松。忽視了主觀世界的改造,往往以事務性工作代替政治學習,代替黨性鍛煉,沒有及時結合工作特點和現實需要,用矢志不渝、較真碰硬等共產黨員的堅強黨性改造提升自己。最后,自律標準有所降低。自認為能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逐漸放松了自我要求,工作上滿足于不違規、不觸線、不出事,而在全方位、大力度推進工作見實效上創新不夠。
當前,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推進四件大事的艱巨任務,如果我們的干部不敢擔責、破難,許多發展措施就無法落地,發展目標就會落空。必須強化“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意識,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和力度抓落實,把權力用在為改革聚力、為發展盡責、為人民服務上來。對于組織工作而言,嚴以用權重點就是要抓好縣鄉領導班子集中換屆,把好選人用人關口,提升干部選任科學化水平,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干部支撐。
一要堅持依法用權,扎緊制度“籠子”。一方面要加強教育引導。把黨員、干部、人才教育培訓統籌納入干部綜合教育培訓體系,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將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法制教育列為重點培訓內容,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碰、法律底線不能逾的觀念,養成在法治軌道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思維習慣,自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沒有特權,法律約束沒有例外,自覺做到不違法行使權力,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另一方面要強化制度約束。組織干部系統學習中央最新出臺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等政策法規以及省委、市委組織部門制定的《山西省各級黨委(黨組)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辦法(試行)》、《臨汾市市管干部任免工作規程》等配套制度,努力成為精通業務的“政策通”、熟悉情況的“活字典”。加強干部工作相關制度建設,結合“六權治本”工作要求,把上級政策規定與我縣實際結合起來,編制權力運行圖和風險防控圖,制定選人用人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形成科學規范、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選人用人制度機制,從源頭上把制度的“籠子”織密、編牢、扎緊。在縣鄉領導班子換屆、干部調配、發展黨員、人才引進等關鍵環節,要堅持原則不動搖、執行標準不走樣、履行程序不變通,用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規范約束組織工作。
二要堅持陽光用權,筑牢監督“屏障”。一方面要帶頭接受監督。組織工作事關干部切身利益,事關民生福祉,《干部任用條例》修訂后,組織部門把干部選準用好的責任更重、壓力更大、要求更高。要把接受各方面監督貫穿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習慣在“陽光”下用權,在“探照燈”下生活,以“聞過則喜”的態度虛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做到公道用人、公正處事,以實際行動維護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構建完善的監督體系。進一步延伸監督觸角,緊盯“四風”隱形、變種問題,制定落實提醒、函詢、誡勉等實施細則,加強與紀檢、信訪、綜治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動態掌握領導干部日常表現和全縣干部隊伍建設情況。進一步嚴格干部檔案管理,鞏固信息化建設成果,完善日常管理辦法,對縣管干部人事檔案進行甄別檢查,實現科級干部及黨群系統一般干部“一人兩檔”、科級以上干部信息“即時查詢”。進一步強化監督問責,細化干部選任主體責任、直接責任和配合責任,建立“帶病提拔”倒查機制和違規用人糾錯機制,嚴防“暗箱操作”、“違規提拔”。
三要堅持勤政用權,挑起選任“重擔”。一方面要端正導向。旗幟鮮明地樹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以廉為基”和“凝心聚力、清廉務實、擔當有為”用人導向,將選人用人視野向一線延伸,向基層拓展,切實把那些信念堅定靠得住、為民服務全身心、敢于擔當有作為、清正廉潔守紀律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另一方面要加強研判。以重要崗位、后備科級干部為重點,把“六查”工作做到前面、抓在平時,推進干部甄別常態化。結合重點工作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履行和年度考核結果等情況,加強對領導班子整體結構、功能發揮、團結協作等情況的分析研判,把研判結果作為班子配備、干部選任和日常監管的重要依據。探索制定符合我縣實際的《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領導干部的實施辦法》,充分運用“六查”、考核、換屆考察等結果,加大“為官不為”和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的調整力度,開通干部“下”的渠道,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舞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干事的人讓位置。
(責編:羅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