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庫存助力傳統產業降成本
■ 由于杠桿的存在,期貨市場存在非常大的風險,但是在期貨市場建立虛擬庫存的風險則是相對有限的。這是因為建立虛擬庫存是做多單,做多的風險有限,而做空的風險理論上是無限的。
虛擬庫存,即企業將一定量的儲備庫存建立在期貨市場上,通過在期貨市場上買入一定數量的遠期合約代替部分現貨市場上的實際采購和庫存。近日,《經濟日報》記者赴河北唐山、山西太原等地調研后發現,由于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強于現貨市場,在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保成為不少企業重要的經營方式,一些企業通過在期貨市場建立虛擬庫存,降低了庫存成本。
建立“虛擬庫存”降成本。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為了鎖定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公司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建立虛擬庫存,以買入套期保值的方式實現了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由于期貨市場采用的是保證金交易,通常只收取交易總額的5%至15%的保證金,建立虛擬庫存能用少量的資金鎖定期貨合約換取存貨,不但降低了購買原材料所占用的資金,而且還降低了企業的庫存成本。
利用期現價差去庫存。一些傳統行業企業前些年由于現貨庫存銷售不暢,占壓了大量資金,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去年4月,陜西韓城一家鐵礦石企業約有15萬噸鐵精粉庫存銷售不暢,降價賣每噸虧損35元,但不賣企業資金緊張。后來通過期貨市場的合理操作,該公司不僅實現了去庫存,還獲得了部分收益。這說明一些商品的期現價差有時候會超過合理范圍,后市走勢也會出現差異。企業在利用期現價差去庫存時,要對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基本面有深刻了解。
根據價格信號去產能。由于期貨市場能比較準確、全面地反映真實的供給和需求的情況及其變化趨勢,因此期貨價格成了一個有效的價格參考信號。但無論是從參與企業數量上,還是利用套保規模上,目前做得都遠遠不夠。以煤焦化行業為例,絕大部分中小型企業沒有做套保,部分年產焦炭近千萬噸規模的大型焦化企業一年所做的套保規模也僅為十幾萬噸。從鋼鐵行業來看,除了大型民營鋼企外,參與套保的主體還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