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老工業基地發展的啟示
遼寧作為新中國的“工業長子”,一直十分注重工業的發展,可以說舉全省乃至全國之力發展工業,農業發展則相對滯后,第三產業的發展更為緩慢。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二、三產業比例失衡的問題日益突出。而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量冗員剝離,加上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迫切要求失業下崗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一、二、三產業的比例要不斷調整。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應該在全力抓好工業的同時,促進農業、服務業的同步發展。
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經濟發展了,但資源枯竭了,一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轉型;經濟發展了,但環境破壞了,恢復原來的青山綠水藍天,我們付出得更多;經濟發展了,但幾百萬職工下崗,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了,民生問題更受關注……實踐證明,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協調發展。
要把遼寧放在東北、全國、全世界的大發展格局中,精準定位,放眼全球,找到遼寧發展的路子。要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充分利用省外、國外在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運營機制等方面的優勢,促進國企改革,謀求體制機制創新,盤活民間資本,擴大國際經貿合作。同時,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不能各搞各的,而應該三省聯手,加強合作,產生集聚效應,降低區內各經濟主體的生產成本和經營成本。
遼寧老工業基地目前正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發展的目標已明確,實現的路徑已清晰,我們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緊迫意識、責任意識去擔當重任;我們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更多從內因著眼、著手、著力;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改革,用先進理念、時代精神指導實踐;我們要大膽求變,勇于創新,下大力氣擺脫計劃經濟思維束縛,下決心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我們要以昂揚向上的意志去攻堅克難,以舍我其誰的勇氣去奪取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