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七省會城市2016年政府工作最亮點
■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為了給全年乃至“十三五”時期的科學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今年省會級城市政府工作報告對2016年將要開展的重點工作做出了明確部署。西安、廣州、貴陽、武漢、杭州、南京、成都7個省會城市作為本省區發展的火車頭和發動機以及區域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2016年政府工作亮點突出。西安、廣州、武漢、南京地將全面創新改革作為頭等大事;貴陽主打產業結構調整牌;杭州借G20召開加快國際化步伐;成都則希望今年能為7個“2025”專項規劃的實施開個好局。
2月1日,西安市代市長上官吉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西安市要扎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為追趕超越發展增加新動能。他指出,2016年市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全力推進兩個“國字號”試驗示范工作。
西安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做大做強軍民融合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重點抓好軍工企業所有制改革、軍工院所事轉企改革、高校院所技術轉移轉化制度改革等試點,啟動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提升科研院所產業溢出效應——總結推廣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科研、中試、產業“三位一體”經驗,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產學研協同創新
深化科技金融結合——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投貸聯動和股權眾籌等領域組織先行先試
構建多層次創業創新空間——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發展
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抓好兩個國家級平臺建設——通過西北技術轉移中心和西部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打造市場化、專業化和網絡化的西安科技大市場
推進“外專千人計劃”和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加快西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完善創新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增強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
深入實施培育科技企業小巨人三年行動計劃——打造100家小巨人領軍企業
創新推動經濟行穩致遠。2月1日,在廣州市十四屆六次人代會上,市長陳建華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他指出,2016年,將把加快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作為創新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
規劃方案
抓緊出臺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方案,制定實施全面創新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落實科技創新“1+9”政策
財政投入
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計算科學應用、智能制造等專業孵化器,孵化器達到120家,新增畢業企業1000家
創新培育
實施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鼓勵發展新型研發機構,開展一批原始創新與核心技術攻關,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推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
成果轉化
運用標準化手段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提高知識產權交易量,發展科技金融,舉辦創新科技成果交易會,推動科研機構體制和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
平臺建設
重點建設科技創新走廊,加快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人才引進
培育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完善人才政策,改善人才創業發展環境,在廣東國際創客中心、廣州科學城、廣州大學城、中大科技園、民營科技園等園區,發展一批創客空間,創建創客空間公共服務平臺
1月19日,貴陽市市長劉文新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在調結構上開新局、邁新步,把打造“三個姊妹篇”作為貴陽市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戰場。
大數據和大健康姊妹篇
全力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建成政府數據開放和共享交換平臺;全力實施千億級大健康產業集群發展計劃,圍繞“醫、養、健、管”,以籌辦省第二屆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大會為契機,培育產業集群、打造重點平臺
山地旅游和都市現代農業
山地旅游方面,圍繞建設世界旅游名城,打好生態牌,打造精品化核心吸引物,力爭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都市現代農業方面,推進對臺農業全面合作,建成一批合作示范園,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實現行政村電商便民服務店全覆蓋
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強力推進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工華旭汽車電子產品生產線、貴州雅光汽車電子元器件生產線等項目;以大數據金融產業園為載體,推動新興金融業態健康發展,深入開展全國移動金融試點工作
武漢 啟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推進“五鏈統籌”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6年將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推進“五鏈統籌”,破解創新瓶頸,優化創新生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創新機制
制訂實施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計劃,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普遍建立研發中心。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研發機構。完善鼓勵創新的政策體系。制定創新產品認定辦法
園區建設
結合“三舊”改造、工業園區建設,編制創新園區空間布局規劃,制定土地規劃、人才獎勵、天使投資等政策,建設一批創新園區。加快建設“大學之城”。推進漢口科技新城建設
人才培養
積極實施“城市合伙人”計劃,推進“3個10條”政策落地,建立全球產業領軍人才信息庫。實施搖籃工程。探索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業基地
2016年是G20杭州峰會舉辦之年,杭州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辦好G20峰會為圓心,強化峰會服務保障,著力推進城市國際化。
場館環境
確保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峰會主場館、國賓接待酒店改造提升任務,完成峰會120個環境綜合整治重點項目
安保接待
深化治安、交通、消防、網絡、食品、環境等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確保社會安定,做好各項培訓,精心組織接待
城市文明
以“當好東道主、辦好G20”為主題,開展市民素質提升行動。抓住峰會契機,對接國際標準,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促進科技創新與“五型經濟”緊密結合,加快構建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
四個城市
面向“十三五”,南京確立的“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門戶城市、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四個城市”的目標,全面展現了南京發展的區位優勢、城市能級和創新驅動城市發展的核心能力,為南京在全球價值鏈和國際城市網絡中占據高端節點位置布陣筑基
五型經濟
南京市在確立“四個城市”的定位目標后,主攻創新型、服務型、樞紐型、開放型和生態型“五型經濟”,結合城市自身的稟賦能力、區位能級優勢,在國內和國際的雙重城市生態網絡中,不斷創造發展新優勢,提升城市的綜合發展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2016年是成都市實施“國際化城市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服務業發展”“統籌城鄉”“成都制造”“創新型城市建設”“城建攻堅”等7個2025規劃的開局之年,成都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實施好7個2025專項規劃作出了重要部署。
創新城市
實施創新引領行動,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成都制造
實施工業強基行動,加快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筑牢城市發展產業基礎
服務業
實施服務業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
國際化
實施融入“一帶一路”行動,加快建設國家門戶城市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