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壽喜
?
精準扶貧需要技術支持
◎文/霍壽喜
據 4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報道,元古堆村是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的貧困村,當地農民感覺“養幾只羊費人力,劃不來,養一群羊又不會養,也沒銷路”。對此,縣里把畢業于甘肅農業大學、擁有“養一群羊”技術的張衛東派去擔任“科技特派員”。張衛東“領辦”“創辦”元古堆良種羊繁育專業合作社,以多種形式和貧困戶合作,通過利益把自己與貧困戶“捆綁”在一起。他還將農技培訓的方式由以前的課堂搬到了現場,全村乃至全縣的養羊戶跟著他“缺啥補啥”,效果出奇的好。如今,全村的規模養羊戶達到了十幾戶,存欄量達到3600多只。
張衛東扶貧之所以比較成功,除了采取靈活多樣的與村貧困戶合作的經濟手段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擁有“養一群羊”的技術。他的扶貧是一種精準扶貧,在“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三個環節中,縣里選人得當,解決了“誰來扶”的問題;而張衛東擁有的經濟頭腦和養羊技術,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怎么扶”的關鍵問題。張衛東“領辦”了元古堆良種羊繁育專業合作社后,從村民手里租來圈舍,又以分紅的形式,吸納貧困戶入股自己的合作社。隨后,他又貸款購置良種羊,將合作社由當初的“領辦”變為“創辦”,經過半年多的繁育,他自己創辦的合作社里羊群已擴大到1000多只。以羊圈為現場,辦養羊農技培訓,有針對性地彌補全村乃至全縣養羊戶的技術短板,這是真正的技術扶貧。
其實,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技術特色。張衛東擁有養羊技術,旅游部門擁有旅游資源開發技術,交通部門擁有修路技術,農業部門擁有種植技術……如果把這些技術都應用到扶貧工作中,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一定會走得更快。
扶貧,尤其是精準扶貧,需要愛心和資金投入,但更需要技術方面的支持!
□本欄編輯/張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