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都市武侯區委改革辦
深化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的實踐探索
·文 成都市武侯區委改革辦
2009年3月,武侯區被中紀委、中組部確定為全國3個“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單位之一,先后獲得中央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表彰的“試點工作先進單位”“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先進單位”稱號。2015年以來,武侯區在認真總結“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區委權力運行機制改革,著力推動區委以責定權、依職賦權、依法行權的常態化、具體化、制度化。
按照“三嚴三實”和依法治區有關要求,對區黨代會、區委全委會和區委常委會的權力事項進行清理、完善和限定,形成新的“三會”職權目錄。結合崗位職能職責、目標任務,制定完善區委常委《職位說明書》,進一步明確各常委崗位工作職責、資格條件、職位要求,編制職權目錄,確保權力不交叉。通過《職位說明書》進一步規范區委常委在工程項目、土地出讓、政府采購、重大人事任免等方面的事權。建立完善區委常委在干部選拔任用中的“初始提名權”“實名推薦制”和“終身負責制”等相關制度。
逐項梳理區委各部門權力產生和授予依據,確保權有所授、授有所據。按照權責對等原則,對照權力清單梳理責任清單,明確責任主體,完善責任制度,健全問責機制。完善定期梳理、重點監測、專項督查、綜合考評等措施,動態管控區委部門權力風險點。
區委常委采取“下到基層找議題”和“帶著議題下基層”雙軌并行的方式,積極到基層一線收集議題。區委常委按照職責分工,充分依托“走基層”“雙聯”“民情專遞”等活動載體,建立“民情民意議題臺賬”,匯總形成常委會議題。
按照“年前承諾、年中履諾、年末述諾”的步驟,區委常委圍繞履職盡責、規范行權、廉潔自律等方面做出承諾。區委常委所作履職承諾,通過黨代會、黨務政務公開網、報紙、電視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公開。
建立重大決策法律評估制度。對提請區委審議的重大決策事項,需進行合法性審查,并出具合法性審查法律意見書。建立以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選聘法律專家、學者和律師組成法律顧問隊伍,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權力公開運行中的積極作用。
推行主要領導末位發言制度,對重大決策問題應會前進行充分醞釀,會上由分管區委常委提出議題、做出說明,班子成員逐一發言、充分討論,主要領導最后發言。探索建立重大事項決策全程記實制度。將其作為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確保主要領導末位發言制度落實到位。
探索建立通報和報告制度。區委適時向區紀委通報全區重大情況,區紀委書記每半年向市紀委報告區委常委會成員履行主體責任以及廉潔從政情況。建立“一案雙查”制度。對區委常委會成員分管領域出現嚴重違紀違規問題,區紀委將隨案重點檢查區委常委會成員履行“一崗雙責”情況。
結合區黨代會年會制度,推行區委常委、區委委員向區黨代會述職制度,原則上一屆任期內輪流述職一次。采取大會述職和書面述職兩種方式,對區委常委、區委委員的工作績效、工作作風、服務質量、社會形象等方面進行評議和測評。
從“兩代表一委員”、基層黨員群眾、企業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中選聘權力公開運行特約監督員。特約監督員通過列席會議、明察暗訪、走訪群眾等方式進行督查,采取信函、面談等形式向區委反饋情況。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情況通報會,及時聽取特約監督員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提升權力公開的公信度。
建立健全區委決策糾錯糾偏機制和執行效果評估機制。全面了解利益相關方和基層黨員群眾對決策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對決策予以調整或停止執行。形成權責清晰、分工明確、權責統一的工作流程,對決策嚴重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追究有關責任人員責任。 (責編:李妍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