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羅振宇
讀商學院的經濟學
·文 羅振宇
現在有一份商學院的招生簡章擺在你的桌面上,負責招生的人告訴你,有大量數據證明,讀過商學院的人比沒讀過商學院的人,在退休的時候財產平均要高40萬元以上。那你是讀還是不讀呢?如果按照商學院的這個因果關系來看,似乎應該去讀。但是如果用經濟學的思維方法再來看,就未必如此。
經濟學當中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成本。在經濟學里,“成本”不是說你為得到這個東西花了什么,而是說你為得到這個東西放棄了什么。
我們再回頭來看那道商學院留下的算術題:現在花10萬元學費,30年之后,你會比沒讀商學院的人多40萬元存款。請問,劃算不劃算呢?經濟學思維告訴你,根本就不能這么想問題。如果我省下這10萬元,又省下了這幾年時間,我有沒有可能做一些其他的嘗試?比如說多去旅游,比如說跟一個工藝美術大師學一門手藝,30年后我會不會擁有比這40萬元更多的東西呢?
我們一定要跳出別人給我們設計好的因果論的框框去想問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理性程度、分辨能力,建立以自我為主導的人生決策能力,然后在每一個選擇關頭,用自己能夠認同的因果關系,來把握自己的決策。(摘自《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