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 陳宇媛 張恒銘
1.會計UIC 廣東珠海 519000 2.財務管理UIC 廣東珠海 519000 3.金融數學UIC 廣東珠海 519000
苗家手工花草紙文化傳承的商業推廣探究
王雅君1陳宇媛2張恒銘3
1.會計UIC 廣東珠海 519000 2.財務管理UIC 廣東珠海 519000 3.金融數學UIC 廣東珠海 519000
苗家印象以石橋村的“苗紙工藝”為引領,利用工業設計思想,充分體現現代、文化、質樸等元素,嘗試推廣苗家創意紙燈商業模式,加強社會、商業等對苗族古法造紙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商業實踐,總結創新傳承傳統少數民族文化的經驗和成果,體現少數民族文化產品商業模式的創新傳承規律,對同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非物質文化;創新產品;商業推廣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穿村而過,一進村口,就能看到一家商店,店里銷售各種苗紙產品,白皮紙、彩色紙、燈籠、紙傘……最讓人喜愛的是一種飾以綠葉和各色花瓣的花草紙,渾然天成的一件藝術品,這里就是位于貴州丹寨縣北部的石橋村,素稱中國古法造紙藝術之鄉,被國家民委授予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村一千三百多人,可是,201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卻不足5000元。
古法造紙工藝傳承了1500多年,要經過10多道精細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不同的工藝要求,被稱為我國現存的“活化石”,雖然工藝傳承完好,由于缺乏與現代接軌的商業模式,傳統的手工造紙也瀕臨絕跡,而且石橋村地處邊緣地帶,地少人多收入低,大量成年村民出外務工,目前石橋村的古法造紙僅存3戶,并有失傳之勢。
民間工藝燦爛多彩,工藝技法千差萬別,藝術的美感承載著對傳統的堅守、對傳承的耐心以及對理念的創新等,其精湛技藝轉化“匠人精神”,UIC的苗家印象通過第三方大學生平臺,以實踐者的身份創新傳統文化商業模式,通過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營銷模式創新幫助偏遠地區的苗家手工花草紙進行現代公司治理,創新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工藝,推廣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家印象項目成員組實地考察了貴州丹寨縣石橋村,以石橋村的“苗紙工藝”為引領,利用工業設計思想,設計并生產了四代創意紙燈,充分體現質樸、現代、文化等元素,建立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產品的公共推廣平臺,借助微信公眾號、微博、淘寶進行線上銷售,嘗試電子營銷平臺推廣苗家創意紙燈,配合線下實體店代賣創意紙燈的產品,初步達到一定的成效。
民族的傳統文化必須加以創新和變革,才能提升其文化的生命力,與時代社會相適應,共同發展,模式創新使苗家手工花草紙恢復活力,產品創新使苗家手工花草紙轉為現代文明,生生不息,世代綿延。尊重傳統,創新傳承傳統,創新弘揚傳統,適應時代需求,吸收新思維、新概念、新理念,創新詮釋苗家手工花草紙,推陳出新,豐富苗家手工花草紙文化精神,形式多樣的實踐創新,為苗家手工花草紙非物質文化增添新內容、新寓意,使之更適合當代人的生活方式,運用現代科技技術融合苗家手工花草紙非物質文化產品,使之轉化為現代文明產物。
UIC苗家印象將與石橋村的千年古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繼續合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千年造紙工藝”商業傳承方案,并與當地貴州青年創業基金會進行溝通,建立貴州本地的資源池,與旅游公司落地合作,設計完善“苗紙文化之旅”的特別旅游線路。
UIC苗家印象還將推出線上企業家教育平臺、自主整合商業模式、IT技能培訓等平臺,組織美院學生、傳統民族工藝人等設計者以“苗紙”為背景進行文化產品設計比賽,創新古紙產品設計的同時,加強社會、商界等對苗族古法造紙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并在珠海、貴州或廣州等地開展“苗紙手工體驗坊”,嘗試新的苗紙銷售與宣傳方式。
苗家印象通過商業實踐,總結創新傳承傳統少數民族文化的經驗和成果,引領少數民族文化產品創新傳承規律的商業模式,對同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劉堅.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2012.
[2]汪洋.邊境地區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與國家軟實力提升研究——以傣族孔雀舞為例,2015.
王雅君,1996年11月,女,安徽宣城人,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