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芳
西寧市第三中學 青海西寧 810000
如何培養興趣輕松學地理
朱桂芳
西寧市第三中學 青海西寧 810000
隨著中學地理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逐漸掙脫傳統教學的條條框框,以新的眼光重新審視教學。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
在地理新課改中,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探究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地理教師應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對地理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掌握地理知識,使學生將不再感到學習地理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可以輕松學地理。如何培養興趣輕松學地理,提出我的看法。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影響。特別是老師和藹可親的微笑、善解人意的目光、耐心細致的啟發誘導以及對學生表現出來的每一點積極因素的鼓勵,都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坝H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尊敬某個老師,也就可能喜歡他所教的學科,這樣就更有利于開展豐富多采的教學活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擁有學習的愉悅心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打開教與學良好局面的關鍵。
我認為怎樣導入新課,設計合理的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如果新課的導入生動形象,,使學生的精力一下子集中起來并認真聽課,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在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詩詞或諺語如“下雪不冷化雪冷”引入天氣系統的學習,用“高處不勝寒”來學習大氣的運動。這些詩詞和諺語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啟迪其思維。新課的導入有很多種方法,在教學中只要教師采取合適的方法,就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到課堂教學最佳狀態中去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學生可以心情愉悅輕松學地理。
學習方式陳舊,一種方法用得久了,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煩,但如果經常變換形式,讓學生有了新鮮感,自然他們的精神就振奮起來,我在進行不同內容的教學時,就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動機,這不僅僅體現在某一方面某個環節上,而是要貫穿于全過程,使學生有興趣,形成連鎖反應,這需要老師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如采用多媒體教學,趣味語言,實驗活動等方法相結合。
在上課時,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可以創造出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另外利用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從中可以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了學生的能動作用,使教與學成為有機的整體。再比如采用活動形式來教學,可以采用表演、游戲、辯論、課外調查收集資料等活動。如講《地域文化與城市發展》時,課前我讓學生自己或自由組合,選擇自己喜愛的民族,并查找有關的資料,看看各種民俗與地域的聯系??傊?,不同的課時,合理地變換教學方式,不僅不會影響教學,反而讓學生興致提高,效果也會有所提高。學生將不再感到學習地理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可以輕松學地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讓學生獲得終身有用的地理知識,就要聯系實際,懂得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白寣W生獲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并認識地理規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聯系實際生活的地理課堂教學,使學生對生活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思考,拓寬了所掌握知識點的內容,把地理知識延伸到更廣泛的生活實踐中去。只有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掌握地理知識對他們現在和將來的學習、生活具有意義,才能產生學習地理的欲望,形成強烈的求知動機。我們要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關于生活和社會所關心的地理問題的講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們覺得學習地理對他們確實有用。這樣,就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總的來說,興趣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只有潛移默化地把它運用到教學中去,學生們才能在上地理課時感到輕松愉快,覺得既能學到知識,又是一種享受,從而形成愛好地理的良好學習風氣,可以輕松學地理。
作為一名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