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信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問答
◎文/遼信
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有哪些主要內容?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16年3月16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3號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共十二章112條。第一章總則,共7條,包括立法宗旨、慈善活動的定義、開展慈善活動的原則和慈善日等內容。第二章慈善組織,共13條,包括慈善組織的條件和章程等內容。第三章慈善募捐,共13條,包括對公開募捐和定向募捐的具體要求等內容。第四章慈善捐贈,共10條,包括慈善捐贈的具體規定等內容。第五章慈善信托,共7條,包括慈善信托的具體規定等內容。第六章慈善財產,共10條,包括要嚴格管理和使用慈善財產等內容。第七章慈善服務,共8條,包括慈善組織提供慈善服務的具體做法等內容。第八章信息公開,共8條,包括要及時公開應該公開的慈善信息等內容。第九章促進措施,共15條,包括促進慈善活動開展的各項措施等內容。第十章監督管理,共6條,包括要加強對慈善活動的監督管理等內容。第十一章法律責任,共12條,包括對各種違法亂紀行為的處理等內容。第十二章附則,共3條,包括施行日期等內容。
解讀:慈善法是社會領域的重要法律,是我國慈善制度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慈善法的出臺,是我國慈善事業邁入法治化軌道的標志,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的規范運行和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完善社會領域立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重要的制度規范,為打贏扶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推動力量,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必將成為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問:慈善活動包括哪些?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三條規定,本法所稱慈善活動,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愿開展的下列公益活動:
一、扶貧、濟困;
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
三、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
四、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
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六、符合本法規定的其他公益活動。
問:每年哪天為“中華慈善日”?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七條規定,每年9月5日為“中華慈善日”。
問:慈善組織設立的條件是什么?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八條、第九條規定,本法所稱慈善組織,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規定,以面向社會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組織。
慈善組織可以采取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組織形式。
慈善組織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
二、不以營利為目的;
三、有自己的名稱和住所;
四、有組織章程;
五、有必要的財產;
六、有符合條件的組織機構和負責人;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對慈善組織等慈善活動主體明確了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明確了慈善組織的定義和范圍。通過明確慈善組織的設立條件和程序,進一步鼓勵興辦慈善組織。
問:慈善募捐包括哪些?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本法所稱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財產的活動。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和面向特定對象的定向募捐。
問:慈善捐贈是什么?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本法所稱慈善捐贈,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基于慈善目的,自愿、無償贈與財產的活動。
問:慈善信托是什么?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本法所稱慈善信托屬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將其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義進行管理和處分,開展慈善活動的行為。
□本欄編輯/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