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六中全會《公報》學習要點
■ 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10月24日至27日,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部黨內法規,隨后發布的全會《公報》,集中反映了全會的重同志在全會新聞發布會上對全會《公報》提到的一些核心內容
首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背景和考慮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
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
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機遇、戰勝挑戰,對全黨團結一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對保證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為什么制定《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是完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需要
是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相繼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專題研究,這次六中全會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這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都分別通過一次中央全會進行了研究和部署,這是我們黨的一個整體設計
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六中全會在深入總結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生動實踐的基礎上,認真分析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這對于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必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是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需要
在長期實踐中,黨內政治生活狀況總體是好的,但是一個時期以來,也出現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隨著執政環境和執政條件的變化,我們黨面臨的“四大挑戰”“四種危險”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要鞏固全面從嚴治黨的好勢頭,有效防范已經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反彈復發,防止新的矛盾和問題滋生蔓延,必須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完善規范,健全制度。
您覺得本版信息有價值嗎,有價值,請在《讀者服務卡》上圈117;否則,請圈118。
十八屆六中全會
黨內政治生活
四個路線
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思想路線、群眾路線
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一個根本遵循:黨章
首要任務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
四個著力
◎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
◎著力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著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
◎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重點人群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
根本保證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重要目的堅持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
重要內容紀律嚴明是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的重要保障黨的組織生活
重要內容載體
重要手段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武器
重要舉措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根本要求
制度保障 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
組織保證建設廉潔政治,堅決反對腐敗
重要任務
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別干部必須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修養、講道德、講誠信、講廉恥會議審議通過了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兩要成果。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負責作出了詳細的解讀,為各地學習六中全會精神指明了要點。
黨內監督
◎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
黨內監督的主要任務
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
◎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重點解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管黨治黨寬松軟等問題
◎保證黨的組織充分履行職能發揮核心作用,保證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保證
黨的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
主要內容
◎遵守黨章黨規和國家憲法法律,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堅持民主集中制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堅持黨的干部標準◎廉潔自律、秉公用權◎完成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部署的任務等情況
書記是第一責任人
全面領導
黨內監督的責任
監督職責
◎黨委常委會委員(黨組成員)和黨委委員在職責范圍內履行監督職責
◎黨的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全面領導黨內監督工作
主體責任
監督執紀問責職責
◎黨委(黨組)在黨內監督中負主體責任
◎黨的各級紀檢監察委員會要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
黨的工作部門
黨的基層組織
普通黨員
◎黨的工作部門要加強職責范圍內黨內監督工作
◎黨的基層組織要監督黨員切實履行義務,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
◎黨員要積極行使黨員權利,加強對黨的領導干部的民主監督
為什么要對黨內監督條例進行修訂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2003年12月頒布實施,這是第一個黨內監督的專門文件,對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條例與新實踐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同時,十多年來黨內監督的新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實踐新經驗,迫切需要以黨內法規的形式予以固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六次全會上對健全完善黨內監督制度提出要求,明確了黨內監督的性質、地位、作用和制度措施,為修訂條例指明了方向。中央紀委機關先后7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條例修訂工作。黨中央統籌考慮,決定將修訂條例納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重要議題。從今年3月份開始,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領導下,修訂條例與制定準則同步進行
黨內監督條例的修訂工作都要遵循哪些原則
修訂條例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理論、思想、制度構建體系,圍繞權力、責任、擔當設計制度。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責任擔當,領導本身包含著教育、管理和監督,有領導權力就要負監督責任,努力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
堅持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強調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同時抓住“關鍵少數”,將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作為監督的重點對象
堅持問題導向,不貪大求全,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增強現實針對性
堅持民主集中制,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堅持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規范黨內監督與其他監督方式的關系,實現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有機統一
堅持務實管用,兼顧必要性和可行性,總結實踐經驗,提煉管用的實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