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多元化解糾紛有了地方法
為破解當前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多樣化、復雜化、群體化、疑難化等難題,10月1日起,《山東省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國內首部關于促進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綜合性省級地方性法規,從制度層面上推動和解、調節、仲裁等非訴訟解決方式與訴訟形成協調聯動機制,具有開創性意義。
建立三大平臺多元化解糾紛。為有效整合各種糾紛化解資源,為群眾解決糾紛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條例要求設立三大平臺,即糾紛多元化解綜合性服務、專業性糾紛多元化解公共服務平臺、訴訟與非訴訟方式對接平臺。其中,綜合性服務平臺一般設置在市、縣、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社區管理機構;專業性糾紛多元化解公共服務平臺一般是糾紛多發領域,整合相關的專業解紛資源,提供“一站式”服務;訴訟與非訴訟方式對接平臺一般委托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
擴大調解委員會的設立范圍。《條例》規定縣(市、區)可以根據需要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鼓勵有條件的商會、行業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民事商事仲裁機構等設立商事調解組織,鼓勵和支持個人成立調解工作室,律師事務所建立律師調解員隊伍。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可以通過購買社會服務方式,將適合的糾紛化解工作委托社會力量辦理,對社會組織設立的調解組織及其人員給予適當經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