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獲得公平可及的醫療服務
■ 為保障兒童獲得公平可及的醫療服務,近日,浙江省衛計委、發改委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實施方案》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兒童專科醫療機構,促進兒童預防保健,加強中醫兒科診療服務等,為孩子、家長以及兒科醫生排憂解難。
每年需培養500名兒科醫生
據測算,到2016年底浙江省戶籍人口將增加約10萬人,并且新生兒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兒童醫療服務需求增長迅速。但與增長的需求不相匹配的是,目前,浙江省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資源不足,每千名兒童僅擁有0.59名兒科醫生,低于國家有關要求。同時,由于兒科工作面臨難度高、風險大等問題,兒科醫生轉崗轉行現象普遍。近3年,全省51%有兒科的醫院出現兒科醫生流失,16%承擔兒童保健工作的醫院出現兒童保健醫生調離。
對此,《方案》提出,爭取到2020年,全省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8名,較國家0.69名的要求提高0.11名。這意味著,5年內,浙江省需每年培養、培訓、轉崗500名兒科醫生。《方案》還專門提出,要開展市、縣級醫療機構相關專業醫師的兒科轉崗,所有符合條件的轉崗人員必須經過嚴格培訓,在原專科執業范圍的基礎上增加兒科執業范圍,并進行定期考核。
收費標準不低于成人醫療服務
《方案》提出,要適當提高兒科醫務人員待遇。合理追加績效工資總量,專門用于建立對在崗兒科醫生的崗位補貼,使其收入不低于本單位同級別醫務人員收入平均水平。對從事兒科工作滿30年的醫生,參照教師、護士的辦法,由醫院發放一次性退休補貼。同時,適當提高兒童醫院中高級衛生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
《方案》還指出,要合理調整兒科醫療服務價格,規定對于兒童臨床診斷中有創活檢和探查、臨床手術治療等體現兒科醫務人員技術和價值的項目,收費標準要高于成人醫療服務收費標準。根據國家2012年出臺的醫療服務價格目錄,針對6歲以下兒童的部分項目收費可提高30%。調整后的醫療費用將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由政府財政對醫保兜底。《方案》發布后,人力社保部門還將著力擴大兒童參保覆蓋面,并增設兒童大病保險,對部分治療必須且療效明確的高值藥品,通過談判逐步納入支付范圍。
提升基層兒童醫療服務能力
《方案》指出,要加快發展一批兒童醫療聯合體和醫療集團,促進優質兒童醫療資源下沉。通過兒童醫院、二級甲等以上綜合性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兒科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或定期出診、巡診,扎實推進省、市高級職稱兒科醫生逐級下沉工作,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同時,增加兒科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到2018年,二級乙等以上(含)綜合醫院開設兒科門診,二級甲等以上(含)綜合醫院應設置兒科病房,床位數占總數的2%以上,納入等級醫院評審范圍。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
隨著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全省40歲以上高齡孕產婦比例增加,危重、早產兒以及出生缺陷的兒童數量也在增多。《方案》明確,每個市、縣建立1個兒童危急重癥救治中心,各市指定1家醫療機構配備危急兒童轉運的專業人員、車輛和相應設備,納入院前急救體系。今年省財政已下撥3000萬元,用于經濟相對薄弱地區的搶救設備采購,明后年的計劃也已制定。
(注:原載《浙江日報》2016年9月7日,已收入中國政務信息網·地方領導文庫,投稿郵箱: bjb@ccgov.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