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濛李榮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南大學
網絡交易糾紛管轄問題研究
楊 濛1李榮鑫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江南大學
近年來,隨著網購的興起和網絡侵權事件的增多,網絡糾紛案件層出不窮,在確定管轄法院時,學界和司法實踐均有不同的意見和做法。本文以一個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異議為例,將網絡糾紛定性為糾紛案件事實的發生或者標的物涉及到網絡的糾紛案件并將其分為網絡購物合同糾紛和網絡交易侵權糾紛兩種類型;闡述我國網絡糾紛訴訟管轄的理論包括被告就原告的管轄原則、協議管轄原則和最密切聯系地管轄原則并對當前我國網絡糾紛訴訟管轄的立法現狀加以說明,由此得出我國網絡糾紛訴訟管轄的立法局限;最后從合同履行地、侵權行為地以及協議管轄原則的適用這三個方面對以網絡平臺為依托的網絡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和無網絡交易平臺為依托的普通網絡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議。
網絡交易糾紛;地域管轄;合同履行地;侵權行為地
“福建歐瑞園食品有限公司與周吉兵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①是近年來發生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中比較典型的網絡糾紛管轄權爭議的案件。在該案中,上訴人歐瑞公司訴稱:上訴人的住所地以及加工廠均在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為了方便法院審理案件,且根據原告就被告原則,該案的管轄法院應是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二審法院經審查后認為,本案為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條之規定,本案是以信息網絡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該合同的履行地應是收貨地即被上訴人周吉兵的住所地。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本案合同履行地亦即被上訴人周吉兵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故四川省資中縣人民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該案例是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頒布后采用最新法律規定標準執行的典范,即以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然而,另外一些法院卻對管轄權異議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有的法院承認淘寶網服務協議中的格式條款,確認其協議管轄的效力,承認淘寶公司所在地為管轄法院,這樣一來,雖然協議管轄優先適用,卻并不利于受害人主張權利。除此之外,還會存在貨物發錯地點,則與買家和賣家沒有任何聯系因素的其他地點成為管轄地?;蛘哔I方給身在異地的第三方代買發生糾紛如何確定管轄地與當事人。再或者發生網絡糾紛的一方當事人(出賣人)既有網店,又有實體店,如何確定管轄地,所以,關于網絡糾紛管轄的規定及其適用,仍舊存在諸多矛盾以及適用的模糊地帶,需要結合具體的網絡糾紛類型加以考量和選擇。
網絡糾紛廣義說認為,只要事件的發生與網絡有關,就屬于網絡糾紛。而網絡糾紛狹義說則是指引起糾紛的行為發生在網絡上就是網絡糾紛。關于網絡糾紛廣義說,筆者認為該說法過于寬泛。因現今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事件的發生多少會涉及到網絡。但實際上,該民事關系的發生和網絡并沒有連結點,傳統的管轄規定就會失去存在價值。但采用網絡糾紛狹義論,如果引起糾紛的行為發生在網絡上才視為網絡糾紛,那么當消費者從網絡上購買商品,但最終沒有收到貨物,無法收到貨物的行為并非發生在網絡上,依照狹義的網絡糾紛論,此種情況不屬于網絡糾紛,就只能參照傳統的合同管轄規定加以適用,這將不利于受害人主張權利。另外,如果單純的把網絡糾紛的案件定性為連結點涉及到網絡的案件,那么被告人住所地則是實在的存在于現實中的,如果沒有被告人住所地作為連結點,那么網絡糾紛案件中就會少了一個實在而密切的連結點。因而,筆者認為,應當把網絡糾紛定性為糾紛案件事實的發生或者標的物涉及到網絡的糾紛案件。
網絡糾紛的類型可以分為網絡購物合同糾紛和網絡交易侵權糾紛。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是指消費者與出賣人通過在網絡上簽訂合同的行為,由消費者支付貨幣,出賣方交付貨物的合同。其中,網絡交易又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線上是指交易的行為所發生的事實和標的物均存在與網絡上,比如QQ幣、愛奇藝會員或者游戲點卡。線下則是指交易行為的相關事實發生于網絡上但標的物的交付是在線下的網絡交易,比如上述案例提到的購買食品和手機等需要線下交付的實物?;诖耍l生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一般由以下兩點原因引起:一是基于網絡購物的產品質量和數量發生的網絡糾紛。比如網上購物的時候,消費者依照出賣人的說法購買食品和手機,但消費者收到貨物時,發現該貨物是假冒偽劣產品;二是基于買賣商品中出現的服務合同產生的糾紛。比如產品的售后是一年,但在一年之內,消費者要求出賣人無償修復產品并承擔全部運費時商家反悔,不予理睬或者淘寶授予代購的賣家金牌,但代購商品實為假貨,消費者基于對淘寶的信任購買假貨的求償。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網絡交易侵犯他人權利所產生的糾紛。比如出賣人出賣盜版書籍,侵犯了原著作權人的著作權,或者未經同意以營利為目的擅自買賣在電影院線仍在上映的電影等??傊?,就是買賣的商家侵犯到除合同對方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網絡糾紛訴訟管轄的理論依據包括被告就原告的管轄原則、協議管轄原則以及最密切聯系地管轄原則。首先,針對被告就原告的管轄原則,某些學者認為,針對網絡交易合同和侵權的糾紛,應當根據其特殊性適用于被告就原告的原則。首先,網絡的便捷性在于無論在世界各地的商品,只要消費者想要買的商品均可以通過郵寄等方式得到,試想如果一味堅持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假使被告所在地為外國,或者是離原告十分遙遠的地方,原告會因為路上的成本而放棄自己的權利,實際上不利于消費者行使權利,也不利于網絡服務和商品提供者更好的完善自身的業務。另外,侵權結果發生地一般也就是消費者的住所地,消費者的住所地是與案件有著更為實在和密切的連結點。
“有約定的從約定”足以說明協議管轄的效力,當事人有權利選擇互利雙方的法院作為管轄法院。一切本著公平互利的原則,協議管轄更有利于雙方當事人解決糾紛和矛盾,厘清原因,實現當事人的正當權益。所以,無論是在一般的糾紛還是網絡交易糾紛,協議管轄原則都是首當其沖的重要原則。同時也更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主體地位。
最密切聯系地包括被告人的住所地以及侵權行為地等連接因素。但是在網絡交易糾紛案件中,被告人的住所地和侵權行為地顯然不具有傳統的案件所具有的密切聯系。以侵權行為地為例,在網絡交易糾紛中,賣家的交貨地處于不穩定狀態中,買家可能利用不同的電腦設備完成交易。適用最密切聯系地的管轄原則,可以有效地緩解傳統的管轄規定的模式所造成的僵化和不足,同時統一規定,建立一個穩定而合理的管轄適用機制。
我國關于網絡糾紛訴訟管轄的立法規定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我國2015年最新出臺的民訴法司法解釋第20條②明確了網絡糾紛管轄規則。這里首先確定了協議管轄的優先效力,該點規定保證了當事人的主體地位以及當事人對管轄的選擇權,節約雙方的訴訟成本,同時減輕了法院的負擔。至于服務提供第三方或者對方當事人所出具的格式條款的效力,司法解釋第三十一條也有所規定,如果商家提請消費者注意,則表示消費者通過默示的方式承認了格式條款的效力,反之則尊重消費者的意愿,格式條款一律無效。之后,解釋第20條對線上履行和線下履行分別規定了買受人住所地以及作為合同履行地的收貨地作為管轄地。關于網絡侵權糾紛的管轄地的確定,新民訴法司法解釋在第25條做出規定,即信息網絡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這對于網絡侵權糾紛管轄地的確定具有實踐意義。
當然,由于立法規定涵蓋范圍的有限性,我國網絡糾紛管轄制度也存在諸多局限。新民訴法司法解釋第20條規定了線上履行以買受人住所地為管轄地,但是當消費者離開住所地達半年以上,在新的居住地又不滿一年的情況,買受人的住所地與案件就沒有實際的連結點;另外,關于線下履行,也會存在多種情況,比如在一個案件中,因賣家的失誤,貨物發錯地點,如果適用收貨地法院作為管轄法院,則可能與雙方當事人沒有任何聯系的第三個地點(收貨點)就成為了管轄地;此外,幫別人買商品的收貨地的確定是否與原被告雙方存在連結因素也是需要考察的因素。比如北京的張三在網上給在西安的李四在淘寶上買東西,適用收貨地管轄規則管轄法院為西安,但是合同的相對方是張三和商家,由張三到西安提起訴訟多有不便,但如果由李四提起訴訟又要考慮原告的適格問題,在處理具體的法律關系中如何確定當事人又是一大難題。上述提到的發生網絡糾紛的一方當事人(出賣人)既有網店,又有實體店時應如何確定管轄地的問題,可能就需要在具體情況中具體分析了,既然網絡糾紛具有特殊性,收貨地法院的管轄優先于被告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轄似乎更為合理。第20條還規定了適用協議管轄的條款,但在網絡合同的實踐中,協議管轄往往很難確定。因為消費者和商家因為網絡的從簡性一般不會想到要提前訂立帶有管轄條款的合同,而且新民訴法司法解釋第31條排除了沒有提請消費者注意的格式條款的協議管轄效力,這就給實踐中雙方當事人確定協議管轄帶來了很大的難題。
網絡交易糾紛管轄制度可以分為以網絡交易平臺為依托的網絡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和無網絡交易平臺為依托的普通網絡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
對于有網絡交易平臺的網絡案件可以將合同履行地、侵權行為地和協議管轄作為連接點。首先,對合同履行地區分線上和線下。關于合同的線上履行,可以線上產品發送地和線上產品接收地或買家住所地作為合同的履行地。線上產品的發送地的確定,可參考賣家登記在網絡平臺上的住所地或者營業地。線上產品的接受地則以買家所填寫的收貨地址為準。但如果賣家與收貨地址并無密切聯系或者賣家舉證證明買家利用管轄法院便利故意編寫利于自己的法院的地區作為收貨地址,則可以提出管轄異議,以線上產品的發送地或者賣家住所地的法院管轄。沒有住所地的,可以買家的慣常居住地的法院為管轄法院。關于合同的線下履行,我們認為應當以買方的住所地或者買方所確定的收貨地址作為管轄地。因發貨地具有不確定性,既可以理解為賣家將產品帶出自己的經營區域,也可以理解為貨交第一承運人即與快遞公司交接處。所以以買方的住所地或者買方所確定的收貨地址作為管轄地更為妥當。至于其他情況諸如代買或者發錯地址的情況,需分情況討論。按照民訴法司法解釋的規定,若仍舊以收貨地作為合同履行地實為不妥,可以以買方住所地或者實際填寫的收貨地址為準確定管轄地。而對于代買的情況,則應當以貨物接受地作為合同履行地,因為是實際收貨人在使用該產品,以收貨地為履行地與產品使用人的聯系更為密切,更符合最密切聯系原則。同時應當賦予收貨的一方享有原告資格。
侵權行為地分為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最新的民訴法司法解釋將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確定了侵權行為實施地,筆者認為,該做法存在不妥之處,因計算機終端存在變化性和不穩定性,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在確定設備所在地時存在技術障礙,買方當事人也無法確定計算機設備到底處于何處,因而,可以賣家登記在網絡平臺上的住所地或者營業地作為侵權行為地,或者以賣家的經常發貨地作為侵權行為地,這兩個地點都與賣家存在密切聯系,且通過網絡平臺也容易確定。但是,基于網絡交易平臺也有一定的義務和補充責任,當侵權行為地無法確定時,則可以網絡交易平臺的住所地或者公司的注冊地作為管轄地。至于侵權結果發生地,分為網絡購物侵權結果發生地和網絡購物引起的第三人侵權的侵權結果發生地。對于網絡購物侵權結果發生地,可以買家填寫的收貨地址為侵權結果發生地,而對于網絡交易引起的對第三人的侵權的管轄的確定,如果是著作權或者商標權侵權的話,可以著作權或者商標權發生影響的當地的法院作為管轄法院。
在網絡交易合同糾紛中,協議管轄的適用仍舊可以通過格式條款的形式,只不過可以制定更加完備的合同條款,比如在買賣雙方之間,在消費者付款之前彈出合同,對于管轄法院賣方可以確定幾個選項,由買方進行勾選。在網絡交易平臺打開的時候,系統提示可以選擇勾選或者取消勾選網絡服務提供平臺中服務協議的管轄條款,這樣就會更加有利于協議管轄原則的適用。在網絡侵權糾紛中,由于侵權行為具有不確定性,就可以通過侵權行為發生后提起訴訟前達成協議管轄的法院。這樣規定有利于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愿,貫徹意思自治原則。
在沒有網絡交易平臺為依托的普通網絡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中,在繼續適用傳統管轄原則的基礎上,同時確定網絡侵權行為地,適用侵權行為的管轄原則。傳統的管轄原則包括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以及被告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轄。在沒有網絡交易平臺作為依托的被告住所地的確定,則無需以登記為準,個人以身份證件上的住所地或者慣常居住地為管轄地,企業或公司則以網絡上的工商登記的營業地為被告的住所地。合同簽訂地仍舊以賣方的要約到達買方的地點為準,線上履行則以線上產品發送地和線上產品接收地或買家住所地作為合同的履行地,線下履行以買方的住所地或者買方所確定的收貨地址作為管轄地。如果是線上交易線下親自交付則以雙方確定交貨地點作為合同履行地。至于協議管轄,因沒有網絡平臺的束縛或者媒介作用,買賣雙方在簽訂合同時最好提前約定管轄條款,如果事前沒有約定管轄法院,則在糾紛發生之后提起訴訟之前也可以約定管轄法院,以保障當事人最大程度的行使意思自治的權利。而對于侵權行為地,無論是否有網絡平臺作為依托,當事人雙方仍舊存在侵權行為實施地以及侵權結果發生地。侵權行為實施地就是賣方的住所地和經常發貨地址,侵權結果發生地則以買家所填寫的收貨地址的法院或者侵權行為所造成影響地區的法院作為管轄法院。因不存在交易平臺的補充責任,則相應的少了交易平臺服務提供者的住所地或公司注冊地作為確定管轄的連結地。
總而言之,無論針對網絡合同糾紛還是侵權行為發生的網絡糾紛,在繼續適用傳統管轄規則的基礎上,優先考慮當事人雙方自主的意愿,然后根據買方住所地或者收貨地法院確定合同履行地、以公司在交易平臺填寫的注冊地或者經常發貨地址確定侵權行為實施地、以買方住所地或者收貨地為侵權結果發生地。有網絡交易平臺的,交易平臺承擔補充責任,也可以交易平臺注冊地為管轄地。這對于我國管轄制度的完善有很顯著的積極意義。
注釋
①無訟 案例 h t t p://w w w.i t s l a w.c o m/ detail?judgementId=2be93c0d-4b02-40cd-9ba2-e3dfd0a430d4& area=1&index=1&sortType=1&count=108&conditions=searchWor d%2B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2B1%2B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
②第20條規定,以信息網絡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通過信息網絡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1]李智.國際司法中互聯網管轄權制度研究[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張新寶.互聯網上的侵權問題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饒傳平.網絡法律制度——前沿與熱點專題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4]李志強、沈維.對網絡侵權司法管轄的幾點看法[J].檢察風云,2007,3.
[5]劉宇暉.論網絡侵權糾紛中的民事司法管轄權[J].廣東社會科學,2002,2.
[6]朱萍.虛擬空間管轄權的確定——美國和歐盟實踐的啟示[J].載法商研究,2002,4.
[7]孫維佳.論歐盟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4.
[8]成曉娜.論網絡侵權行為的特殊性與立法對策[D].中國政法大學,2009.
[9]劉軒.網絡交易糾紛案件地域管轄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6.
1.楊濛:女,漢,河北張家口,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李榮鑫:1992,男,漢,山東省東營市,碩士,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協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