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李逸清 榮湘江(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 100191)
?
體育舞蹈運動員膝關節本體感覺研究①
李洋李逸清榮湘江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 100191)
摘 要:目的 探討體育舞蹈運動訓練和膝關節運動損傷發生和預防機制提供量化數據參考。方法 采用X-SENS三維本體感覺測試系統對被試者進行膝關節本體感覺的研究。結果 在參加測試的18人中,高中低三組之間年齡、身高、體重以及左右腿在15°、30°、60°測試指標均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優勢側肢體和非優勢側肢體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同時發現60°測試指標與柔韌性有關。結論 該研究結果顯示在15°和30°測試指標中,右利手的人其左側膝關節本體感覺功能好于右側,左利手的人其右側膝關節本體感覺功能好于左側。但是在60°測試指標中并沒有顯示出相同的結果,卻顯示出與柔韌性有關。
關鍵詞:體育舞蹈 膝關節 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是指人體在進行各種活動時能判斷出身體所在位置的信息,它為人體動作控制提供重要的信息反饋。人體各個關節的本體感覺精細程度與運動技術水平具有密切聯系。體育舞蹈運動要求運動員下肢關節動作控制精準程度很高,從而實現升降、起伏和旋轉等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因此,下肢關節本體感覺精細程度與體育舞蹈運動能力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之前有研究表明體育舞蹈專業運動員的踝關節本體感覺精細程度較高,踝關節本體感覺精細程度可以作為體育舞蹈運動員的選材標準。膝關節作為實現下肢運動功能的重要關節,其本體感覺精細程度在運動功能實現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但是體育舞蹈運動員膝關節本體感覺精細程度研究尚未被報道過。因此該研究在不同水平體育舞蹈運動員中采用膝關節主動定位主動復位的方式進行本體感覺精細程度測試,以期為深入探討體育舞蹈運動訓練和膝關節運動損傷發生和預防機制提供一定參考。
1.1研究對象
選取北京市某高校體育舞蹈專業18人,分高中低3組,每組6人。
1.2研究方法
該研究采用主動定位主動復位的方式,運用X-SENS三維本體感覺測試系統進行膝關節本體感覺測試。所有受試對象了解實驗目的,并同意參與該實驗。測試方法如下:(1)受試者坐位,帶上眼罩,固定測試側大腿,小腿屈曲90°,縱軸與水平面垂直,踝關節自然放松;(2)佩戴X-SENS三維本體感覺測試儀。慣性傳感器固定于受試者小腿前側下端,傳感器Y軸正方向豎直向上,X軸與人體冠狀軸平行,Z軸與人體矢狀軸平行;(3)測試開始,受試者根據提示主動伸展膝關節到指定位置,停頓5s,記錄數值;回到初始體位,然后主動伸膝,重現前次運動角度,記錄實測角度值,測試結束;(4)記錄目標角度和實測角度的誤差,差值越小表明本體感覺越好。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取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高水平組平均年齡為19.68歲,身高174.83 cm,體重63.55kg,體質百分比15.17,肌肉量48.55 kg;中水平組平均年齡為19.33歲,身高169.02 cm,體重58.67 kg,體質百分比19.60,肌肉量43.91 kg;低水平組平均年齡為20.67歲,身高167.48 cm,體重53.28 kg,體質百分比15.87,肌肉量41.87 kg。
2.2研究結果
三組研究對象之間年齡無顯著性差異。其中高水平組在身高、體重、體脂百分比、肌肉量上均處于最高水平。而中水平組次之,低水平組最后。這表明運動水平與這些指標有一定關聯。但經過相關性檢驗后,只有組別與體重之間呈現顯著相關(P<0.05)。
將上述18人按照左利手和右利手分為兩組,比較兩組均值,結果如下。在左利手15°測試中,左膝關節均值為3.01,右膝關節為1.98;30°測試中,左膝關節均值為2.26,右膝關節為2.18;60°測試中,左膝關節均值為2.87,右膝關節為3.56。在右利手15°測試中,左膝關節均值為1.27,右膝關節為2.30;30°測試中,左膝關節均值為2.45,右膝關節為4.86;60°測試中,左膝關節均值為2.61,右膝關節為2.14。
由以上結果可知,在左利手中,15°和30°測試中,左側肢體均值高于右側肢體,說明左利手組別中的人右側膝關節本體感覺能力好于左側膝關節。同理,右利手組別中的人左側膝關節本體感覺能力好于右側。但在60°的測試中結果則相反。即左利手組別的人左膝關節本體感覺能力好于右側,右利手組別的人右側膝關節能力好于左側。同時,60°測試指標結果還顯示與運動員本身柔韌性相關。即運動員膝關節本體感覺能力好的一側肢體,其柔韌性也較好。
本體感覺是指人體在進行各種活動時能判斷出身體所在位置的信息,它為人體動作控制提供重要的信息反饋。本體感覺主要依賴于分布在韌帶、肌腱、關節軟骨等機械感受器來傳遞信息。而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結構最為復雜的關節,且容易受傷。相關統計表明,運動員膝關節損傷率達到60%以上。而冬季由于氣溫降低,運動員在進行運動時更易發生損傷。尤其在冬季運動項目中,膝關節損傷發生率更高。其中本體感覺是評價膝關節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且人體中各個關節的本體感覺精細程度與運動技術水平具有密切聯系。體育舞蹈運動要求運動員下肢關節動作控制精準程度很高,從而實現升降、起伏和旋轉等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就目前研究來看,下肢關節中研究本體感覺的大都集中在踝關節,而對髖關節和膝關節并沒有深層次的研究。該研究針對體育舞蹈運動員膝關節的本體感覺測試,所得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其訓練進行指導。對于為什么60°測試指標中的結果和15°和30°相反,這需要進一步研究。而60°的測試指標顯示與柔韌性的相關不能排除其偶然性,這也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1)擴大樣本量。對更多的體育舞蹈運動員進行測試,同時也要將樣本量按照運動水平進行適當分組,以區別不同水平的運動員膝關節本體感覺水平,進而可驗證該實驗的結果。
(2)設置空白對照組。擴大樣本量的同時,不僅要有體育舞蹈運動員,還要設置相應的對照組,對不同運動項目,不同專業的人測試,驗證該實驗結論的可靠性。
(3)增加髖關節和踝關節的本體感覺測試項目。增加髖關節和踝關節的測試不僅可以豐富實驗結果,同時還可以驗證是否該研究結論同樣適用于髖關節和踝關節上。
(4)查閱運動與腦的相關資料。該研究結論,尤其是15°和30°測試指標的結論,其原因是否與腦有關,可進一步探究運動與腦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楊鈺,韓甲.體育舞蹈運動員踝關節本體感覺研究[C]//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1.
[2]錢京京,李春治.人體本體感覺的研究及其進展[J].中外醫療,2011(18):182.
[3]余芳.體育運動訓練與本體感覺研究[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2,27(3):51-52.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b)-0008-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008
基金項目:①科研基地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冬季運動項目損傷的神經肌肉調節機制及其防治方法研究(項目編號:155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