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娉華北電力大學
個體行為、事物結構與交疊管轄的決策安排
——《公共選擇理論:制度經濟學的新視角》述評
李 娉
華北電力大學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政府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調節市場運行,彌補市場缺陷,糾正市場失靈;但是政府并不是萬能的,同樣會失靈或失敗。公共選擇理論被認為是超越國家—市場的道路,通過投票這一政治程序決定公共產品生產的數量、如何生產、由誰生產的問題。文森特.奧斯特羅姆教授在這篇文章中對公共選擇理論進行概括性的論述,按照個體主義方法論—事物的屬性和結構—制度安排的邏輯結構,提出了交疊管轄、權力分散的多組織、多層次的決策安排。
個體行為;事物結構;交疊管轄;決策安排;公共選擇理論
從西方市場經濟的理論與實踐來看,市場的缺陷及市場的失靈被認為是政府干預的基本理由。經濟學理論已經證明,公共產品的特征使其無法由私人選擇完成有效供給,不可能通過自由競爭市場實現最優配置。公共選擇理論探討的實質是通過投票這一政治過程決定公共產品如何配置的問題。即:公共產品的數量是多少?如何生產?由誰生產?的問題。這正是文森特.奧斯特羅姆教授在《公共選擇理論:制度經濟學的新視角》的旨趣所在。
(一)個人主義與人類行為的假設
文森特在這篇文章中也指出方法論的個人主義會受到理論界的詬病,例如:這一方法論是否忽略了決策中的多方合力以及總量人群的相互依賴行為?布坎南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應。傳統的政治學家采取的是集體主義的方法論,即把集體當作基本分析單位,它在分析集體行為時,往往將團體當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從整體的角度分析個人的政治的或社會的行為;在分析國家時,往往將之看作代表社會的唯一決策單位,而且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凌駕于個人利益之上。也就是說,方法論個人主義被政治學家們所忽略了。
(二)一個關于事物屬性的論述
文森特談到,排他性、共同使用、可量度性或者其他屬性可以運用于概括不同類型的物品。文森特和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在《公益物品和公共選擇》一文中運用排他和不可排他、分用和共用建立了一個兩兩矩陣,分別指私益物品、收費物品、公共池塘資源以及公益物品。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按照排他性和競爭性把物品分為四類,這兩種對物品的分類方法在本質上并無差別。
(三)交疊管轄的決策安排
多組織的安排。文森特敏銳的發現發展自主治理的公共企業或許不能充分地解決共同財產資源或者公益物品問題。某些政治經濟學家已經指出,源于大量公益物品和服務的問題有許多不同的外形和規模,它們可以利用美國政治體制所內存的交疊管理和權威分散得到最好的解決。只要存在充分交疊的管轄和充分分散的權威,一個層次的政府機構就能利用在其他層次運作的機構的權能,如果公益物品生產方面的規模經濟能通過較大的機構實現,較小規模機構就能進入契約性的安排向大機構購買服務。
作為文森特.奧斯特羅姆的代表性論文,展現了他對公共選擇理論深刻的見解,以及扎實的語言功底,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公共選擇理論研究的核心思想。
第一,從個體行為的自利推導至官僚組織的自利行為。
文森特教授在這篇文章的論述中提到個體行為與官僚組織行為間的關系。官僚組織是由形形色色的個體組成的,既然個體是理性的,官僚組織行為也會出現自利傾向,表現為尋租,權錢交易等行為。正如,塔洛克在《官僚體制中的個體》一書中提到的那樣,官僚組織很可能出現低效,這也就是公共選擇學家提出的政府失敗理論。同時,文森特教授的論述讓我們重視到官員逐利的動機,公共選擇學界給出的解決辦法是進行憲制改革。
第二,打破政府—市場二分,提出交疊管轄與多層次的制度安排。
文森特教授在文中提出的多組織的、多層次的交疊管轄的制度安排為實現地方公共物品善治提供了新路徑。他聚焦于非市場決策,重視明確的單位和層次的分析。他認為各種各樣的公共機構能夠針對各種各樣的社群利益發展不同的規模經濟,只有在這時才能實現在公共經濟中起作用的多組織安排的產業性質。因此,交疊管轄和分散權威,對公共服務產業的存在是必要的條件,相反,充分一體化的壟斷則不是。文森特教授的論述打破了政府—市場的二分,他并不否認任何一方,集權與分權不是孑然對立的。
誠然,《公共選擇—制度經濟學的新視角》是奧斯特羅姆對公共選擇理論的概括性論述。然而,這僅僅是文森特教授眾多代表作中的一篇,由于文章篇幅以及寫作側重點的問題,一些細節地方有美中不足之嫌,值得思索。
第一,本文就事論事,沒有與傳統的官僚制理論,以及民主制行政理論進行對比。
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文森特教授的這篇論文僅僅論述了公共選擇理論的核心內容,沒有對馬克斯.韋伯的傳統官僚制理論進行分析,也沒有對其不足之處進行回應。因為古典公共行政理論認為管轄交疊和權力分散是美國政府制度失敗的根源。同時,沒有把公共選擇理論與民主制行政理論的內容進行對比。民主制行政理論中的平等至上的原則,命令性權力的范圍限制在最小范圍內的原則與公共選擇理論有很多契合之處,但在文中并沒有得到體現。
第二,缺乏新的組織安排與既有組織安排的深入對比分析。
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文森特教授在文中論述的著重點是交疊管轄、權力分散的多組織、多層次的治理秩序,但沒有對個人選擇、官僚制組織選擇以及自主治理公共企業的憲則。沒有對上述三者局限性的論證,片面的得出多組織、多層次的治理秩序是缺乏理論論證的。
[1]付小均.公共行政學經典理論導引與案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191.
[2]文森特.奧斯特羅姆.美國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機[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P75-79.
[3]袁政.公共選擇理論探索[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P204-205.
[4]陳振明.政治與經濟的整合研究——公共選擇理論的方法論及其啟示[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2: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