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堅 劉學斌 桂焱娥 楊悅瑩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昆明 650500
少數民族文化的“嵌入式”傳承與發展
——試探討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一個可能性途徑
王 堅 劉學斌 桂焱娥 楊悅瑩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昆明 650500
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問題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前輩們、專家們都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而在“十二五”收官之年與“十三五”開局之年,云南這個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對于如何促進少數民族經濟,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承擔著更加重的責任。
少數民族經濟;《“嵌入式”傳承與精品化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在思考》
《“嵌入式”傳承與精品化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再思考》一書在導言中就為我們形象的介紹了“文化圍城”這一詞概念。通過對這個詞的介紹向我們解釋了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文中主要主要運用來卡爾?波蘭尼在《巨變》一書中提出的“嵌入”這一概念,講述了少數民族文化是嵌入的在少數民族經濟生活之中,而如今紛繁復雜的經濟形式又使得少數民族的文化正在走向脫嵌。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這種嵌入與脫嵌的關系來傳承與發展我們的少數民族文化是本書所討論的重點問題。本書中講述多個案例來試圖說明當少數民族的文化能夠合理、有度的嵌入在不斷發展的民族經濟中,那么就會實現文化與經濟共同的發展,這不禁讓人產生聯想,我們在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時應該如何行之有效的對待當地的文化。
本文中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的研究,我認為實際上是一個“選擇性”的問題。
文章在第二章闡述了有關“嵌入”的相關問題,綜其所述嵌入主要表現在民族文化嵌入的民族經濟、日常以及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少數民族文化的變遷會影響到少數民族的方方面面的生活,相對應的各方面生活的變化也會對于文化起著不同的作用。在交代了少數民族文化嵌入事實之后,作者提出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文化影響下的選擇與適應,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在表述當前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困難。而這些困難也一定程度上來自于前文所提到的“嵌入式”。當今社會復雜的環境就決定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必然受到各方面力量有意或無意的狙擊,而現代文化就是他們中的一位“狙擊高手”。在民族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要不然就是選擇避開現代文化,原封不動的傳承“原汁原味”民族文化,要不然就是選擇主動的與現代文化進行交流和融合,以達到發展自我的目的。而我認為真正經典的文化是能夠在保持原有精神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形式的創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們需要對少數民族文化有信心!
在第四章作者回答了第三章留下的選擇題,提出如何發展才是少數民族文化的最優發展。首先我們要堅持一個原則:我們一定要去發展我們的少數民族文化,而不是用一成不變的的態度去對待它,也許發展的過程會帶來種種的不適應,但是只要我們堅信我們要不斷的去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才能肯定我們的行為,鼓舞我們的士氣。正如作者所說“只要我們始終掌握了傳統文化的精神,那么形式的些許變化實際上沒有那么可怕,反之如果傳統文化變成了沒有精神與靈魂的行尸走肉,即使形式保存的多面完好,我們也不能不承認他已經死掉了?!逼浯危覀儜敶_定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的主體,從傳統觀念來看,發展民族文化主要依賴于國家和企業,但是從發展的效果來看,這其實并不理想。主要因為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少數民族文化與資本主義之間相互碰撞,并且按照資本主義契約精神來開展相關活動。而相關活動的開展需要以一定的知識作為基礎,但作為文化持有者的少數民族群眾在這方面相對缺失,因此,擁有更加豐富知識的“先知”們活動了更多的利益,因此使得民族文化的發展喪失了其原有的精神。第二,從國家層面,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少數民族文化對經濟的增長的拉動,而對于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沒有十分的重視,因此這筆高昂的費用常常是需要強加的游客已經文化持有者身上。所以作者認為應當確定文化發展的主體應該為文化持有者本身,這樣才可以保證在發展民族文化的過程中不傷害它,而像政府和企業需要對其施以援手,這樣才能保證民族文化良好的繼承與發展。文中還提出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的準則即:以自由看待發展。就是說應該給文化的持有者一定的自由,讓他們來參與自己本民族文化發展的規劃中去。
第五章中作者更加進一步的由四章的文化的發展上升到文化的精品化發展。作者在本章中首先界定了何為文化精品,而后又進一步的提出應當將文化產品發展成文化商品,并在其中賦予其更對文化內涵。另外對于精品文化發展應培育部分對于本民族文化有熱情文化持有者,通過他們來更好的發展少數民族文化。
在結語中,作者突顯了對于少數民族傳承與精品化發展的信心,并且提出應該突破當下圍困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圍墻。第一,傳統與現代,作者認為少數民族文化自身其實具備很強的包容性,但是我們過度去認為所謂少數民族文化就是傳統文化,這其實是有悖于實際的,即使在過于少數民族文化與其剛形成時的文化形式也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所謂的傳統與現代只是相對的,我們不應該因此而放棄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時代性特征。第二,我們要打破本土與世界的圍墻,我們的少數民族文化從形成之初便與各種各樣的文化相互交融,其中不乏許多國外的優秀文化,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因為去守護那些“純潔性”而放棄那些能夠使少數民族文化更加繁榮的機會。第三,要打破經濟與文化圍墻。在筆者眼中那些創造少數民族文化的先賢們也并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因此文化只要能夠良好的嵌入在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那么它就能為發揮其有益的功能,促進人民生活提高。
民族文化繁榮與民族經濟的發展看似是個非常大的題目,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他們其中確實存在千絲萬縷般的聯系。尤其在我們了解到民族文化實際上是嵌入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改革不斷深化,這也就使得民族文化應當更加密切的與民族經濟這一方面進行聯系。
我們以前在發展少數民族經濟時總是把民族文化作為一種工具去解開少數民族經濟運行中所存在的問題,在利用西方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嘗試去促進這些地區民族經濟的發展。然而在讀過這本書后,我深刻的覺得我們應該也把民族文化作為一種途徑去提高民族經濟的含金量。因此我們在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就是在變相的去增加我們的經濟收入,提高經濟效益,而提高的經濟效益也會不斷豐富社會,使得民族文化真正能合理有度的嵌入到社會生活中。我們有理由相信實現少數民族文化與經濟的共同發展既是一種共贏也是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