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爾古麗?吐爾遜
新疆阜康市碧琳城覺海善緣閣
加強新疆各民族之間交流交往交融的幾點思考
阿娜爾古麗?吐爾遜
新疆阜康市碧琳城覺海善緣閣
新疆要牢牢把握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一總目標,就要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植入各族干部群眾的心田,讓民族團結生根、開花、結果。如何讓民族團結的思想根植于不同民族思想意識之中?本文從目前影響民族團結的幾個突出性問題談起,對如何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民族團結始終是國家發展的前提,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在1957年就《民族團結理論》一文中指出:“中華民族大團結是實現和保持祖國統一的重要條件,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富強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途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泵褡逯g不團結,那么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國家。1982年9月鄧小平明確指出:“各族人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要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p>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積極做好雙語教育、信教群眾工作和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識分子工作”“解決好民族問題,物質方面的問題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習近平總書記用各民族要“像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來比喻“民族團結”!習近平主席五年來就民族宗教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近幾年,新疆各地通過“訪惠聚”工作,開展了大規模的幫扶少數民族的活動,幫助一些經濟相對困難的少數民族群眾解決了他們最希望辦、最迫切辦的實際問題。有的幫助解決了少數民族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等問題;有的開展了“交友?結親”活動;有的組織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各民族之間互動活動。今年,新疆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這些活動都在促進各族干部群眾在共同生產生活中加深友誼、增進感情。但新疆民族團結和民族宗教工作在深層次上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一)漢族和少數民族群眾之間的語言交流仍然阻礙工作的開展
一是新疆的雙語教育和開設內高班依然不能為一部分少數民族群眾所接受。2010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將新疆雙語教育提升為國家戰略,在逐步推進的過程中,依然有一定的阻力,只要表現在:一些邊遠地區少數民族不讓孩子學漢語,有的竟然公開反對,說:我們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為什么要我們的孩子從小學習漢族的語言?有的家長寧愿讓孩子學阿拉伯語,也不讓學漢語。內高班至今被一些少數民族排斥!諸如:我有一位在兵團農場的堂哥女兒,從小學的是漢語,成績非常好,考上內高班以后,堂哥堅決沒讓去上學,原因是他聽葉城的親戚說都是把娃娃拿去以后通化成漢族當試驗品的呢。他說,我的女兒去內地,誰知道學校吃的清真不清真?到內地全都是漢族,用的都是漢族的東西,女兒回來連“阿布帶子”都不會洗了咋辦?到那里學的都是漢族的知識,以后維族的知識規矩啥都不會了咋辦?萬一我的女兒以后找了漢族對象咋辦?最后親戚勸說不聽,只有讓孩子重讀。像堂哥這類文化素質偏低,思想守舊,對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發展思路的不理解、不信任的人還不在少數。
二是對口支援疆中,由于語言不通,交流困難,辦事受阻。在有些少數民族地區,援疆干部雖然苦口婆心給群眾講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關法律,但是因為語言障礙,有的地方的少數民族群眾也都半信半疑;有的認為:這些干部會不會是來騙我們的?呆上一年半載,把我們騙了就走了!還有的個別當地少數民族干部竟然等著、看著、應付著,當地干部的態度,無形之中影響到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對援疆工作產生抵觸和排斥,無形中使援疆干部與少數民族群眾溝通交流如履薄冰。許多援疆干部、企業、投資者乘興而來,卻在憋屈辛苦地工作。
(二)一部分從事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干部民族宗教業務知識匱乏,管理工作不能從實際出發
一些從事宗教系統工作的領導干部沒有靜下心來徹底搞清楚弄明白宗教信仰、宗教戒律、民族習俗、民族風俗的含義,沒有全面學習理解不同宗教教義,對宗教基本知識概念、民族習俗、民族風俗沒有掌握,不會區分,在日常工作中引發出了少數民族群眾的心理反感抵觸現象。諸如,一些好的風俗也被我們的民族宗教領導干部一刀切認為是迷信思想;有的領導干部把民俗工藝文化、民俗裝飾文化、民俗飲食文化、民俗節日文化、民俗戲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繪畫文化、民俗音樂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內容劃進了宗教范圍;有的領導干部把“宗教信仰”與“民族習俗”混為一談。由于從事宗教管理的領導干部在這些知識方面稀里糊涂,把握不準,在一些管理上也出現許多傷害信教群眾的現象。
(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三大正規的宗教還處在零散、無序管理的狀態
伊斯蘭教已經成立了協會,但佛教、道教教職人員開展“法事”活動還處于零散無人問津的狀態,更談不上宗教活動中正信正念的宗教文化交流,還有一部分信教群眾有所謂的“皈依證”,但沒有在相關部門詳細登記,沒有歸屬感,信教群眾有流浪信教、漂泊信教的局勢,這樣往往會被一些“邪教”拉攏腐蝕。
以上三個方面的現象和突出問題足以說明一些相關部門領導干部在搞群眾工作上,自身還缺乏應對民族宗教工作開展的一些“基本功”,軟實力不夠強大。缺乏對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宗教知識的學習,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和法規對群眾也沒有宣傳到位。這些現象與各地相關部門的宗教領導干部本身缺乏對各類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的學習和理解有關,也導致在落實國家相關宗教政策中出現了教條主義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我們各級宗教領導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與習近平主席要求的“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還有很大差距。
建議(一):在加強雙語教育辦學政策的同時,抓好學校雙語普及教學,把學少數民族語言納入當地學生的校本課程中,學習成績納入升學考試的考查課程。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從孩子開始就培養民族兼通的人才。屆時當任何民族地區有特殊工作派遣、或者不同民族共同在一起生活、學習、同創發展的時候,隨時也有優秀的漢族雙語工作者能獨當一面。
建議(二):加強從事民族宗教干部的雙語學習和三大宗教基本業務知識學習培訓工作,豐富他們的社會學知識。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定期開設民族宗教管理知識培訓班,培訓班組織民族宗教干部參加培訓學習,參與雙語學習,帶頭使用不同民族的語言,學習了解不同宗教的教義教規,使宗教領導和工作者更加清楚宗教管理與宗教精神文化的內在關系,把民族宗教知識學習培訓融入交流、交往、融入考核內容。
建議(三):盡快成立和完善三大宗教的協會。消除新疆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三大正規宗教的零散、無序管理的現狀。要暢通三大宗教管理渠道,通過三大宗教管理協會把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信息在協會上傳達學習,這樣黨和政府就將更多的信教群眾團結在自己周圍。還要舉辦三大宗教之間談正信正念的相互溝通和交流的年會,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推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才能筑起堅不可破民族團結鋼鐵長城。
阿娜爾古麗?吐爾遜:女,維吾爾族。身份證號碼:65232619690114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