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燁
武漢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淺議小微企業合同法律風險及防范
陳 燁
武漢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在我國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小微企業正在迅猛發展,但由于其對合同法律風險的忽視,導致我國小微企業的壽命遠遠低于其他國家。為了提升小微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本文從合同法律風險的概述、我國小微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現狀出發,為我國小微企業提出防范合同法律風險的建議。
小微企業;合同法律風險;防范
(一)合同法律風險的定義
合同法律風險事法律風險的一種,關于它的定義,國內外有不同的觀點。根據《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的規定,法律風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操作風險,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監管措施和解決民商事爭議而支付的罰款、罰金或者懲罰性賠償所導致的風險敞口。①筆者認為,企業合同法律風險是企業法律風險的一種,是指在企業合同的設立、履行、違約整個過程中,因違反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給合同締結方帶來承擔法律責任的可能性大小。
(二)合同法律風險的特征
首先,合同法律風險具有普遍性。合同法律風險是依存于合同而產生的,合同作為小微企業進行交易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普遍存在于每一個小微企業中,由此,隨之而產生的合同法律風險也存在于每一個企業交易中,具有不可避免的普遍性。
其次,合同法律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小微企業在對外發展中,其要約的對象是不特定的,選擇的交易對象因其自身的經濟實力和企業信譽等因素,帶來的承擔法律責任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確定的。這種合同法律風險會隨著交易雙方之間的信任度和交易對方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模式的千差萬別而產生變化,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不是亙古不變的。筆者認為影響小微企業合同法律風險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對方企業的綜合實力、交易行業的特殊性。一般來說,交易對方企業的綜合實力越高,與之交易產生的合同法律風險越小。交易行業的特殊性又規定了交易雙方違反行業標準應承擔的責任,產生這種責任大小的具體規定因每一個交易行業的不同而不同。
最后,合同法律風險具有全局性。根據合同實施的過程,這種風險可分為事前風險、事中風險和事后風險,即合同法律風險貫穿于合同實施的每一個過程。事前風險是指合同在訂立前,小微企業如何選擇交易對象以及合同是否能訂立成功的風險,在這一階段常常伴隨著締約過失責任的出現。事中風險是指合同成立后,在履行過程中,交易對方企業違約的可能性,即合同的目的能否予以實現,這類型的風險常見的責任有違約責任以及由此引發的侵權責任承擔問題。事后風險,是指在合同履行完畢后雙方之間出現責任承擔的可能性,常見的后合同義務包括通知、協助、保密義務,這類義務引起的責任承擔,也是小微企業在交易中常出現的法律風險之一。
在國務院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迅猛。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對2015年第三季度新設立的小微企業周年調查問卷分析顯示,②小微企業總體比較活躍,在拉動經濟增長、尤其是在拉動高效應屆畢業生和失業人員再就業中,起著重要的貢獻作用。各地政府降低登記注冊門檻、制定助力發展措施和組織開展幫扶活動,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平臺。小微企業逐漸成為是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的重要源泉,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小微企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由于自身一些缺陷,面臨的各種問題和風險也日益突顯。首先,外部合同法律風險,即小微企業在對外經濟交往中的合同法律風險。小微企業是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下實施的,對政府的依賴性較強。正是由于政府降低注冊門檻,從而大量涌現“一元”注冊公司企業的現象。這類企業由于資金實力的薄弱和融資困難等難題,在導致開業率較低的同時,其在資金運行、人才引進的競爭力遠比不上已經發展成熟的大型企業,在公司運營發展中占重要比例的合同交往方面,小微企業所獲的要約機會遠遠小于其他大型企業。單純的依靠政府減免稅費和降低門檻而獲得優勢,不足以防范小微企業外部合同法律風險。其次,內部合同法律風險。小微企業由于資源的匱乏,缺少專業的法務人員和財會人員,在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上面臨的風險也大于大型企業。市場經濟的發展正是平等主體之間不斷訂立合同、履行合同來進行交易的過程,因此,在一個企業的發展中,對于企業合同的管控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微企業缺乏專門的企業法律制度,在合同的法律風險上缺乏防范意識,對于合同的訂立、履行、違約等面臨的風險毫無準備,從而也大大加劇了企業發展的困難。
除此以外,根據調查的數據顯示,歐美企業的平均壽命為40—50年,日韓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在20-30年左右,而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僅在7.3左右,③其中占大比例的小微企業的壽命更低。在我國每年倒閉的企業中,小微企業也是占據著極高的比例,小微企業的生存已然面臨嚴峻的考驗。
正是基于小微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以及現階段其面臨的種種危機,加強小微企業的合同法律風險意識及建立防范策略成為亟待解決的議題。政府要想推動小微企業充分發揮其帶動經濟帶動就業的功能,必須重點關注其合同法律風險問題。小微企業要想克服自身條件的限制,尋求更好的發展出路,必須高度重視自身合同法律風險制度建設。
小微企業的優勢在于其政府政策的支持,如稅費的減免和基金的支持,普遍來看都是來源于外部的經濟壓力的減少,而自身內部的實力還較為薄弱。大部分小微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和資金的限制,無法在企業法律制度建設上做太多投入,缺乏對合同法律風險的認識而引發一系列的法律問題。為了防范小微企業的合同法律風險,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中找到應對的策略。
(一)成立專門的合同管理組織
這種應對策略來源于美國的NCMA(The National Contra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即對其會員的合同進行專業的管理和法律分析的組織。 目前,我國還沒有類似這樣的組織的存在。筆者認為,應當建立這么一個組織:會員可以自愿的將自己的合同提交,然后經過組織專業人員根據法律和行業規則的規定,作出一份專業的合同法律風險分析報告。這個報告需要涵蓋合同從訂立、履行到違約整個過程的法律風險的分析,并根據風險提供專業的法律指導建議來降低這種風險。由于這種組織要求極強的專業性和極高的公信力,能夠對會員提供專業的風險分析的同時也能夠對合同進行保密,因此這類組織應當以政府為依托,在我國目前階段,應當定性為一種政府組織。
其次,應當將這類組織的對象限于資歷十分薄弱的小微企業。小微企業由于自身的能力的限制,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即使給其稅費和資金等外部因素上的優惠,不解決內部自身對合同法律風險的認識,其在交往中也無法與大型企業處于平等的對抗地位。這種管理組織的出現,可以讓小微企業認識到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重要性,利用合法的手段維護自身權利,而避免落入大型企業的“陷阱”。
(二)小微企業內部成立專業的法律顧問制度
小微企業的設立并不需要具備完善的內部管理組織,因此大部分的小微企業會將有限的資金用在人才引進、財會風險和管理風險上,而對于自身內部專業的法律風險部分投入很少,甚至沒有。因此,對于有能力的小微企業,應當設立專業的法律顧問制度,至少要有專業的法務人員,對合同法律風險進行分析。筆者認為,這種法律顧問制度應當具有強制性,且與上述防范策略中的資歷薄弱的小微企業對比來看,應當根據小微企業的實力,對其作出一個區分的界限,在界限之下的小微企業,如微型企業、家庭作坊企業、個體工商戶,屬于組織幫扶的對象,由上述組織提供合同法律風險報告,界限以上的小微企業,如小型企業,則必須在企業的人員安排上確定專業的法務人員。
綜上所述,筆者的觀點是,要在每一個小微企業中樹立合同法律風險防范的意識,對于不同的小微企業,采取不同的制度設計,這種制度的建立必須具有強制性,這樣才有利于小微企業充分利用政府政策的幫扶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貢獻力量。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讓更多人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給了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小微企業應當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優勢、抓住契機,加強企業內部合同法律風險意識,建立企業合同法律風險制度,通過減低合同法律風險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最大限度的減低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實現企業的長久發展。政府在給予經濟支持的同時,也應當對需要幫助的小微企業提供專業的法律支持,促進小微企業做大做強。
注釋
①全稱《統一資本計量和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修訂框架》:(《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由巴塞爾銀行委員會制定,于在2004年6月26日發布。
②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工商總局:新設小微企業活躍指數為69.9%,比2015年第二季度新設小微企業高1.1個百分點。2015年第三季度新設小微企業中,85.9%為初次創業企業。
③陳曉峰:《中國福布斯落馬榜》[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第135頁。
[1]高麒麟.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研究[J].現代商法.
[2]黃軍輝.公司法一本通.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徐永前.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操作實務.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4]Yuksel,Ozlemmekehan,Managing Supply Contract and Inventory Risk in a Supply Chain[D]Stanford University.2003.
[5]黃少彬,張旭,牟艷華.中小企業合同法律風險及應對策略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2:第137期.
陳燁(1993—),女,漢族,武漢,研究生在讀,畢業院校: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就讀于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研究方向:民商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