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和歷史擔當,體現了全黨的共同心聲。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將對更好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充分認識十八屆六中全會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主題,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員令。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吹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沖鋒號。十八屆六中全會又對“全面從嚴治黨”進行了研究和部署。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漸次展開、深度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四大主題都在黨的全會上得到系統研究和全面部署。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正式頒布和施行,是中國共產黨在黨的建設,特別是管黨治黨方面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自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之后,就面臨一些老大難問題,比如黨風廉政建設的問題,如何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問題,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包括黨員能進不能出的問題,新制定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兩項黨內法規既用改革辦法破解全面從嚴治黨中的難題,又在管黨治黨實踐中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兩項黨內法規的出臺,是在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新實踐基礎上的又一制度創新,進一步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必將有力發揮震懾警示效應,推動層層傳導壓力,必將有力增強各級黨的領導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必將有力增強各級黨委(黨組)落實主體責任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兩項黨內法規對貫徹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對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黨的歷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準確把握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的鮮明特點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體現了三個鮮明特點:
一是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四年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表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六中全會突出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聚焦“關鍵少數”。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關鍵是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會議主題聚焦黨內政治生活,強調紀律嚴明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正是要夯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堅定理想信念宗旨,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把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理念貫徹到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中去,靠嚴肅政治生活、靠加強黨內監督、靠強化責任追究、靠選對人用好人,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實硬。
二是確立了全黨的領導核心。值得指出的是,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全黨同志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正式確立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新提法,標志著新一代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的正式確立。這對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機遇、戰勝挑戰,對全黨團結一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對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已經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
三是彰顯了制度治黨的決心。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要將黨章細化為各種具體的紀律、準則、條例、法規等等制度性安排。如何讓黨內政治生活真正嚴肅起來,還是制度靠得住。黨中央決定這次全會制定準則、修訂條例,正是著眼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一個重大安排。兩項黨內法規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新實踐的開啟,它的頒布把黨的十八大以來治黨管黨的實踐成果轉化為正式的文本制度,賦予黨內法規的權威性和規范性,正是要彰顯制度治黨的決心,對進一步解決治黨不嚴問題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兩部黨內法規是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的基本遵循,是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制度安排,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發展。我們要準確把握其豐富內涵和精髓要義,增強貫徹執行的自覺性堅定性。
三、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常態化、制度化和長效化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就要把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落實到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就要持之以恒,堅持一切從“嚴”,與時俱進,常抓不懈,形成全面從嚴治黨常態化、制度化和長效化。
第一,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常態化。全面從嚴治黨不僅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因此,從嚴治黨一要堅持“常”,二要堅持“長”。既要常抓不懈,又要建立長效化機制,使從嚴治黨形成常態化機制。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全面從嚴治黨作為主要議題,凸顯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決心。全面從嚴治黨,須立體化發力,常態化著眼,才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第二,努力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化。從嚴治黨制度化,主要是指黨的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依法在制度范圍內活動,都只能按制度規范和制度程序辦事,并接受制度的約束和監督。其中包括黨的體制制度化,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制度化,黨的一切行為的制度化等。只有在制度上從嚴治黨,特別是在“制度化”上從嚴治黨,我們黨才能真正做到“從嚴治黨”,否則,“從嚴治黨”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第三,著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長效化。全面從嚴治黨長效化,就是持久抓、見長效,努力走出一抓緊就有效果、一放松就失效的怪圈。完善全面從嚴治黨長效化體制,必須抓長、長抓,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按照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構建教育、制度、監督、改革、懲戒“五位一體”的防治不正之風長效機制:加強教育,著眼防范,切實增強黨員干部守紀律講規矩樹新風的自覺性;完善制度,創新體制,從源頭預防和解決容易滋生不正之風的深層次問題;加強監督,制約權力,解決領導干部有權任性和以權謀私問題;深化改革,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糾正不正之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嚴肅執紀,從嚴查處,懲治不收斂不收手頂風違紀違法的黨員領導干部。□
(執筆:王世誼)
責任編輯:王 婷